县域发展,科技先行

多年来

我市一直在农业科技领域方面积极探索

成效显著

近日

我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1

提升“高度”,汇聚合力探索高效共建体系

自2021年先行县共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聚焦农业农村发展重大需求,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和农民“四方联手”,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落实专项经费、研发中心、专家团队、主导产业等“八大举措”,全面推进先行县共建工作;实现产业发展科技化、经营主体高能化等“五化引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辛”模式。


2

聚焦“精度”,科技创新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为了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大力抓实精准对接,我市建立专家服务体系,与河北农大组建节水麦、优质梨(“黄冠梨”)、地方猪(“深县猪”)、循环农业4个主导产业和规划设计5个共53人的专家团队,形成了校地企联动“4+1+N”(4个主导产业团队、1个规划设计团队、N个产业专家指导组)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技术支撑体系。


2024辛集农业产业布局图

2016年“深县猪”列入《中国畜禽资源遗传志》,但在当时,黑猪养殖周期长、瘦肉率过低等问题仍制约着黑猪肉难以在市场上和白猪肉相竞争,为解决此难题,河北农大专家应用 深县猪设计营养调控方案及高效饲料配制技术,使每头商品猪 利润增加100元左右,降低了饲养成本,改善了猪的肉质,提高了深县猪的繁殖性能; “深县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完成了深县猪基因图谱绘制; 养殖基地应用猪基因组育种芯片,打破国外垄断,获得“国家核心育种场”称号。


我市与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合作,研发“马兰1号”等新品种配套节水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马兰”系列节水小麦11个品种通过审定,“马兰1号”入选国家主导品种,良种覆盖黄淮海地区130个县市;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小麦育种攻关任务26项。


我市推广“黄冠”“秋月”等梨果良种10个;创新梨“四化”(省力化、机械化、矮密化、标准化)栽培模式引领全国,推广覆盖河北90%、全国50%以上梨园;与河北农大教授团队合作解决了老龄梨园改造和新建梨园栽培模式等难题;与河北农大合作研究梨果贮藏保鲜、梨果加工等多项技术。


同时,创新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7项,研发梨果、草莓等专用肥5种,创建“畜-沼-果”“畜-沼-蔬”“畜-沼-粮”等多项循环农业模式。


3

拓展“宽度”,搭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马兰农场在2020年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现在基地推广辐射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13个省市,良种累计推广超10亿斤,推广面积超过5000多万亩,节水50亿立方米,创造社会效益百亿元。目前基地累计开展小麦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小麦新品种“石农958”中试与示范、马兰农业创新驿站等农业科技项目27个,带动节水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打造科技示范基地等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平台。我市先后与河北农大、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石家庄农科院等2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制种大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6个国家级基地;建立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辛集试验基地、国家半干旱技术研究中心辛集分中心等4个研发基地;建设农业创新驿站、种业无人农场等省市级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7个。


如今

我市 正在以先行县共建为抓手

汇聚合力,科技引领

稳步探索并完善先行县共建“辛” 模式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持续精进

未来,相信 “辛” 模式将持续创新

一起为推动我市农业科技现代化

添砖加瓦!

来源 | 市农业农村局

图文 | 陈阳

编审 | 陈炎

主编 | 周莉

监制 | 满建顺

辛集市融媒体中心

爱辛集的你

记得点亮“在看”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