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风火轮”,在怪石嶙峋间穿梭,于危难之际出手相救——这不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桥段,而是发生在石林风景区里的真实一幕。
“快看!哪吒骑着风火轮!”伴随着两个小朋友的欢呼,昆明市石林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辅警李小龙轻盈转身,警用平衡车在游客面前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款被小朋友称为“风火轮”的装备,正悄然改变着石林县局民警辅警在石林风景区的巡逻模式。
景区巡逻试用新“法宝”
石林风景区,广袤的350平方公里土地上奇峰林立、山道蜿蜒,日均客流量可达万余人,节假日更是游客如织。此前,民警辅警在景区徒步巡逻时,常常“望峰兴叹”。2023年12月,为助力提升公安机关警务工作效能,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出资购置了10辆平衡车,委托石林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石林中队进行日常管理使用。
新装备“上岗”前须经历严格“考核”。2名民警和14名辅警苦练三个月,从直线行驶到360度旋转,从向后倒车到紧急制动,人人都成了“平衡车高手”。
然而,“驯服”风火轮并非易事。巡逻途中突然“罢工”、速度过快就会急停,甚至有队员摔出瘀青。队员们结合数十次实测情况不断调整“风火轮”,从防滑轮胎到重心调节,从电池续航到急停保护,最终锻造出适配喀斯特地貌的“定制版风火轮”。
12月底,经过厂家调试改进,10台“个性化”警用平衡车投入使用,正式成为石林中队的“法宝”之一。
每天上午9点,10位民警和辅警分为五组,每两人一组,驾驶平衡车前往石林风景区内部和外围等5个点位开展巡逻工作。
这些警用平衡车仅高1米、宽58厘米,却暗藏玄机:前后红蓝警灯闪烁,射灯可穿透夜色,两个装备包满载常用警务装备与急救物资,车身旁的喊话器能播放警笛声、发出安全提示,还可以普法宣传,俨然一辆“微型警车”。
“警用平衡车相比传统步行巡逻更灵活、快捷、机动,弥补了步行巡逻距离有限的短板,有效提高了巡逻周期和密度,扩大巡逻的点线面。”民警周贵宏说。
同时,警用平衡车还能到达警车无法到达的地方。即使在游客聚集的观景台、狭窄的石林步道等区域,平衡车也能轻松通过,真正做到“无死角”巡逻。
脚踏“风火轮”守护游客
突发警情最能检验“法宝”威力。2025年2月20日,来自湖南的游客匡女士向执勤民警辅警求助:“我们在商业街附近就餐后,父亲与旅游团队走散,他今年89岁,戴了一顶帽子、耳朵有些背,我跟我老公分头找没找到,麻烦帮我们寻找。”
民警辅警立即驾驶“风火轮”与电瓶车分头出发,让记者亲眼见证了“风火轮”的速度。“你继续跟你父亲保持通话,让他把电话拿给本地人。”“让他描述下附近有什么显著的标志或者建筑物。”根据周边摊贩和其父亲的描述,民警辅警迅速判断出老人所在大概位置:大巴车停车场出入口附近。
三分钟不到,一个头戴鸭舌帽的佝偻身影出现在马路对面。“老人找到了!”驾驶电瓶车与平衡车的民警辅警“殊途同归”,第一时间找到了走失老人。匡女士激动不已地说:“太感谢你们了!”
“平时遇到有老人孩子走丢或者捡到东西,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民警辅警。”商贩刘晓玲说,“帮助有困难的游客快速找到警察”早已成为他们的共识。
这只是石林中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民警辅警骑上“风火轮”,以最高20km/h的速度穿梭于人群中,随时发现警情和接受群众求助,主动解答游客疑问、找人寻物、调解纠纷。这样的守护,他们从未间断。
“三头六臂”为群众服务
石林中队的“法宝”不止“风火轮”。2025年2月18日,一面从北京寄来的锦旗揭开了“哪吒”们的另一面。
今年春节期间,一名焦急的老人来到值班岗亭,找到正在昆明石林风景区内执勤的警务人员求助,称自己的孙子突发疾病,已经短暂昏迷。
原来,该名男孩与家人是来昆明旅游的北京游客。游览途中,男孩突然腹痛难忍且无法行走。得知情况后,正在执勤的毕旭波立即赶到现场,背起男孩,将其送到一公里外的景区医务室进行救治。
尽管男孩的体型比自己高大,但为了帮其尽快就医,毕旭波还是咬牙坚持:“当时就想着能快一秒是一秒。”经过治疗,男孩已无大碍。
男孩及家人回到北京后,寄来了一面印有“人民卫士”字样的锦旗和感谢信,以表感谢。
2024年截至今年1月底,石林中队共接到群众求助179次,帮助群众找回失物106件,协助急救送医99起。
如今,脚踏“风火轮”的石林中队特警们已然成为辖区一道帅气的风“警”线,既展现了昆明公安景区警务的现代化、科技化形象,更让游客感受到景区安全保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脚踏风火轮,三头六臂显威力”——在神话故事里,哪吒凭此守护陈塘关;在现实生活中,石林风景区的民警们踩着“风火轮”般的警用平衡车,穿梭于人流如织的步道,以“三头六臂”守护一方平安。
暮色中的石林风景区,“风火轮”的蓝红光晕在步道上流转。你看,“哪吒”们又踩着“风火轮”,向着群众需要的地方去了。
来 源:昆明日报、石林警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