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经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核定,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晋升为三级康复医院,标志着医院在康复医疗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
据了解,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始建于1957年,初名“中国科学院西郊门诊部”,历经多次更名与变迁,于1964年正式划归海淀区政府管理,并更名为“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医院于1996年获批成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22年通过北京市第四批康复转型公立医疗机构验收,成功转型为康复医院,并于次年类别变更为二级康复医院。如今,医院再攀高峰,被正式核定为三级康复医院,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学科建设方面,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注重康复医学的全面发展,初步建立起以康复医学科为核心,涵盖神经、心脏、呼吸、骨与关节、疼痛、老年、肾脏、儿童康复中心等多个亚专科协同发展的康复学科体系。其中,心脏康复中心荣获“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称号,并成为全国首家“家庭心脏康复示范中心”及“远程居家心脏康复示范中心”,彰显了医院在康复领域的专业实力。
此外,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还承担着高招及征兵体检等工作,医院还荣获“海淀区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北京市老年友善医院”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等荣誉,并于2024年被北京市总工会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首都劳动奖状”,同时获评医疗保险A类定点机构,展现了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卓越成就。
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立波表示,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晋升为三级康复医院,为构建医院、社区、居家三级康复服务体系打开了大门。这将有助于实现康复服务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覆盖的目标,让康复医疗服务更加触手可及、便捷高效。
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是一所以综合为基础,康复学科为优势,综合与康复互为支撑发展,综合科与康复亚专科并重,贯穿疾病全周期诊疗的三级康复医院。医院将持续深耕康复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康复专业发展水平,加强康复人才尤其是康复医师、技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探索康复研究型病房建设路径,提升科研转化能力。建设成为患者满意、职工幸福的以“大专科、强综合”为特色的三级康复医院。同时,医院也致力于建设成为区康复诊疗及指导中心,推动区域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海淀区康复医疗服务水平,为高品质海淀、现代化强区做出中关村康复人的贡献和力量。
截至目前,海淀区属8家公立医院中已有4家三级医院,分别为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和北京市中关村医院。
记者:王艳洁
中关村医院供图
编辑:罗雨涵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