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有谁?
你可能会说美国,也可能认为是当代的中国!
但有一个国家,却一定也在名单之列,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不过,这个被认为是超级大国的国家,却在乌克兰战场上打的极端艰难。
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是不是被高估了?还是另有隐情?
俄罗斯到底还算不算超级军事大国?
说起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很多人总是把它归类为超级军事强国,这是因为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时期的军事遗产。
比如在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数据。
二战时,因为德国对苏联发动的闪击战,使得苏德战场成为二战时最主要的一片战场。
为了能够有充足的力量对战德国,在二战期间,苏联一面应对德国人的进攻,一边开始筹划建造坦克生产工厂。
到了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局势并没有因为二战的结束而终结,反而陷入到了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里。
为了避免苏联再度走上当初二战时的窘迫境况,苏联一度建造了五个巨大的坦克生产工厂。
这五个工厂分别位于列宁格勒,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下塔吉尔和哈尔科夫。
五座坦克工厂的产能全部开启的情况下,苏联甚至可以做到一年生产3000辆作战坦克的恐怖产能。
光说一个3000辆坦克,可能很多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做一个类比就非常清楚了。
比如英国,目前的主战坦克大约只有213辆,法国略多一点点,也仅有222辆坦克。
虽然这是媒体公开能够查询的数据,并不一定代表真实的情况,或许英法等国还有一些封存的或者未被展示的坦克;
但总而言之,就算是实际服役的坦克数量翻上一倍,也不过就是四五百辆坦克的规模。
英国,法国,已经是除了中美俄之外,全球的顶尖战力了。
纵然是这样的地位,所拥有的坦克数量也不过几百辆而已,而前苏联竟然可以做到一年新产3000辆坦克,这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事情了。
由此可见,前苏联的军事工业的实力有多么强大。
如果是在前苏联时期,平均每天能够有10辆左右的新坦克下线,投入战争,这在英法这样级别的国家眼里,几乎可以视同为坦克源源不断的上战场,永远也打不完。
虽然1991年,前苏联解体了,但毕竟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绝大部分的遗产,而这五个庞大的坦克生产基地,除了哈尔科夫的基地位于乌克兰之外,其他的四个工厂都位于俄罗斯境内。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现在的俄罗斯,就算是达不到当年前苏联时期的鼎盛产能,也可以至少维持个七八成的产能呢?
其实我们不妨从一些公开资料来一窥究竟。
事实上,苏联解体,并不是简单的分家,或者说,并不是因为俄罗斯继承了五座坦克工厂中的四座,所以就至少继承了80%的产能,这其实根本就是两码事。
我们来盘点下,刚才说到的这五座坦克工厂的现状,你就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了。
当年,因为二战期间,苏联的本土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所以,在二战结束后,苏联新设立的五座坦克工厂,都远离边境,为的就是能够通过战略纵深,来保证工厂的安全。
在苏联时期,除了工厂设置的时候是花了心思的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时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也是极度雄厚的。
说白了就是,哪怕这五座工厂不赚钱,全凭苏联政府掏钱养着,也是养的起的。
但是苏联解体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庞大的苏联一分为十五,苏联完整的工业体系也随之四分五裂,哪怕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工业基础,但实际上,分裂本身也就意味着实力的削弱。
再加上苏联解体,本身对于经济的冲击也是相当巨大的,所以苏联解体之后,前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有一个算一个,都陷入到了非常困难的境地之中。
没有钱,拿什么来养活像坦克工厂这样的烧钱的机构呢?
这五个坦克工厂中,最先破产的就是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
虽然这个厂本身现在也不是俄罗斯的工厂了,但通过它也能看到一些实际的境况。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的年产量降低到年均5辆左右,甚至还出现过一年就产一辆坦克的尴尬场面。
为啥会变成这样呢?
其实并不是因为工厂的生产线坏掉了,而是因为乌克兰没有能力支付庞大的运营开支,所以工厂几乎陷入停摆的状态。
而位于俄罗斯境内的其他四家的状况,也相差不大。
比如列宁格勒基洛夫机械制造厂,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和鄂木斯克运输机器制造厂,都是因为没有订单,根本无法维持工厂的运转,所以干脆转产了。
除了乌拉尔机车车辆厂仍然能够维持生产之外,五家工厂,去了四家。
由此可知即便是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其实也无力保障这些工厂能够继续运转。
为什么俄罗斯现在会陷入到这样的窘况之中呢?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
不同于美国的军事工业,俄罗斯的军事工业虽然技术实力强大,但是俄罗斯的军工产业是脱胎于前苏联的模式,即由国家主导的,由国家投入巨额的经费来维持研发和生产。
在这样的模式中,不论这些军工厂的规模有多大,其实都没有自我造血的技能,换言之就是如果国家不再继续投入,那么这些工厂只有关门大吉。
而美国的军事工业,众所周知,虽然也有政府参与其中,但是其市场化程度,却远高于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
也就是说,美国的军工产业除了有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外,还拥有自我造血机能,可以通过获取其他国家的订单维持生计,甚至利润相当不菲。
虽然没有准确的产能数据,但从俄乌冲突爆发前俄方有限的公开数据中推测,当时,乌拉尔厂的坦克年产量大致为200辆每年的程度。
虽然这几年因为俄乌冲突的加剧,来自俄罗斯政府的订单量有所增加,但实际上乌拉尔厂的年产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大致能达到300辆/年的程度就已经比较乐观了。
之所以无法快速的回到冷战时期的水平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人才储备的问题,在苏联解体之后到俄乌冲突爆发,中间相隔30年的时间;
当年很多熟练的技术工人,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纪,不再从事这个行业。
而随着工厂的产能不足,工厂招募的员工数量也逐渐减少。
其次是生产线的老化,不同于在前苏联时期政府给予工厂的巨大投入,俄罗斯时代因为财力有限,新技术的研发迟缓;
旧有的生产线也难以得到妥善维护,所以尽管战争促使军工产业迎来短暂的繁荣,但是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因此,俄罗斯现在即使想要更大规模的投产新的坦克,也很难做到。
第三个原因则是俄乌战场上,不断有受损的坦克被运回修理厂维修,而乌拉尔长同样也需要抽出人力和时间来处理这些订单,这使得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产能进一步被压缩。
在这样的背景下,乌拉尔厂作为现在俄罗斯国内唯一的坦克生产基地,能够保障年产300辆左右的坦克,基本上已经达到产能的上限。
俄罗斯想要重回当年钢铁洪流时代的壮观场景,不说完全不可能,起码在短期内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