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历时40天的2025年春运大考画上圆满句号。深圳铁路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春运期间深圳铁路累计到发旅客2170.4万人次,同比增幅达8.2%,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发送旅客1128.5万人次,到达旅客1041.9万人次,流动的春运图景彰显着粤港澳大湾区蓬勃的发展活力。



客流攀升,多个站刷新纪录

今年春运,深圳铁路客流呈现“节前集中、节后叠加”的特点。自1月14日春运启动以来,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福田站等枢纽客流持续高位。

深圳北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累计到发旅客达1490.6万人次,同比增长12.1%。1月26日,该站单日发送旅客34.9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2月5日,单日到达旅客量达34.3万人次,同样创下历史新高。深圳站累计到发旅客达274.5万人次;深圳东站累计到发旅客达196.5万人次;福田站累计到发旅客达99.2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表现尤为亮眼。春运期间,内地与香港间探亲、旅游、商务客流交织,跨境客流量近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创历年春运新高。其中,1月31日跨境客流突破14万人次,为春运期间最高。据统计,春运期间广深港高铁日均开行跨境动车组列车210列,将香港与深圳、广州、北京、上海、长沙、武汉等93个城市紧密相连。



精准施策,多举措护航出行

面对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旅游流“四流叠加”的形势,深圳铁路部门依托大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趋势,通过“一日一图”策略精准调配运力。春运期间累计开行旅客列车4.93万列,其中动车组列车3.89万列,普速旅客列车1.04万列。根据客流预测和候补数据,春运期间临时增开旅客列车4500余列,覆盖长沙、武汉、南昌、贵阳、成都等省外热门方向,以及广州、潮汕等省内城市。

针对节前节后客流“潮汐”特征,深圳铁路提前布局,在节前节后的客流高峰期,安排17天加开夜间高铁动车组列车1415列,运送旅客近100万人次,主要往返广州、长沙、武汉、南昌、潮汕、南宁、贵阳、成都等方向。同时,为有效满足节后务工人员返岗需求,组织开行湖南、贵州等地至深圳的普速务工专列10余列,助力务工人员顺利返岗。

为应对春运期间深圳北站枢纽等站的客流高峰,深铁集团在客流安全、秩序维护、便民服务等多方面实施专业化服务举措,通过延长地铁运营、开设“高铁-地铁”绿色免安检通道等措施,畅通市民交通枢纽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这场持续40天的“出行大考”中,政企协作的深度、生态协同的精度与行业治理的温度,为现代城市出行保障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面对今年超大规模客流,在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指导下,高德打车联动生态合作伙伴,以数字化能力与高效的生态协同积极响应春运保障需求。

例如,针对春运潮汐性特征,高德打车充分发挥聚合平台的生态优势,与合作网约车平台共同构建了“出行预测+多层次激励”的双重保障机制。在深圳市春运办统筹指导下,高德打车与巡游车企业、网约车平台协同合作,通过奖励、补贴等策略激励供给,为深圳北站等重点区域的夜间客流疏运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迭代升级,打造“有温度”的春运

今年春运,深圳铁路以“迎春花”服务品牌为引领,打造了系列个性化服务体系,让旅客的归途更加温馨。夜间高铁开行期间,深圳北站实施24小时通宵运营,确保旅客出行顺畅。

深圳北站引进高分辨率太赫兹安检仪,大幅提高了安检效率,缩短了旅客等待时间;候车室空调、照明系统全面升级,营造舒适候车环境;新增厕位并配备除菌系统,配足保洁力量保障卫生品质。服务场景再创新,网红“U彩阅览区”集充电、休憩、打卡于一体;医疗应急点由三甲医院医生驻守,实现突发情况即时处置,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此外,“轻松行”项目打通高铁与航空行李联运,重点旅客接送站系统延伸至西广场,5G网络全覆盖保障通讯畅通,全方位打造暖心春运体验。



深圳地区各大火车站聚焦服务效率与安全保障,持续围绕“三语四通”特色服务品牌,优化问询流程、压缩售票窗口排队时长;开辟急客通道助力旅客快速通行,增派服务人员加强现场引导;优化进出站流线,确保旅客快速有序进出站。同时,站内设母婴室、无障碍设施等便利配置,并与交通部门合作,优化公共交通,方便旅客出行。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通讯员 岳千琳 田恬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