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一
Q:
我现在有个很纠结的问题,想请教您:家里有个常营丽景园的房子,50平顶楼,都下来花了240。现在房价和租金都降了,租金大概在3800左右。我家孩子现在6年级,未来三年还要在这里上初中。我们目前是在北辰租了一个两居室。我想要保值增值,偏向投资性。
想请教一下,未来这个房子有没有可能涨到我的成本价?我是坚持持有收租金,还是现在卖了,等待时机再买?(如果未来趋势是降的话)因为我们俩都快50了,现在的工资基本上就是够生活,租金还房贷,如果租金再降,或者利率再涨,就不够房贷了。。。希望听听您的意见。
A:
1、金隅丽景园,50平是一居室吧?顶楼。现在租金3800,总价多少?应该200万左右或出头儿吧,那租售比就是550左右,租金回报率在2%。那这基本就是底价了,没有再下跌的空间。
2、因为银行利率现在六大行五年期的最高存款利率也就是2%,多数还都到不了。那按照全世界的楼市规律,租金年化收益率是应该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才合理的,否则人们就不存钱都买房了。
而现在您家这房的收益率已经高于银行利率了,那就没什么下跌空间了,毕竟谁都会算账的,就算没有刻意的计算,那潜意识也都会考量的,谁花这么多钱都不傻。
另外按照这些年的趋势,利率仍然会下行。尤其是今年,央行执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说白了就是继续放水。除非出现明显的通胀,否则利率不会走高,这在全世界都一样(除了土耳其)。
所以我觉得没必要纠结,谁都知道这两年又是一次房地产救市,或者说是救经济也行,只不过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之一。那就看自己对高层和银行的信心吧,认为他们钱多权力大就留着,认为买不起房的钱多力量大就卖了。不过提醒一句,美国华尔街有句话是“别跟美联储对着干”,对照咱们这边就是别跟央行叫板,未必打得过。
3、是否涨到成本价那就看大盘呗。常营草房的板块曾经一般,典型的两区交界,否则也不会规划成如此规模的保障房。但既然是规模大,各家开发商也知道地段儿普通,所以在开发设计上做的不错,也引进了保障房中级别最高的学校。再加上地铁很方便,还有旁边北京像素这么个神盘,结果是小型配套非常齐全,价格走势也就完全不落后。这两年不是就这一个地方降了,而是大多数小区都降了,丽景园不特殊,等着大盘回暖吧。
4、这其实没什么可说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保障房小区更是居住为主。所以常规建议是甭折腾,更别跟央行对着干。快50了,赌赢了也赢不了多少,毕竟租售比是摆着的。但万一赌输了呢,还有翻身的时间精力和本钱吗?
反正中国楼市从1992年至今,已经有过五六轮波动了,每次都是政策引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失败的先例。
所以看自己的判断吧,别人说什么都没用。不过还是多说一句,华尔街还有一句话:每次都说不一样,其实哪次都tm一样,只是一次次的轮回。
5、另外多说一句,“偏向投资性”这句话有些期望值高了。怎么说呢?直说吧,北京楼市的投资门槛比较高,投资性强的房子都比较贵,都是改善类小区,至少600万起价的。因为目标客群是收入较高的群体,而人们为了享受也就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了,所以这类小区才升值较好。
而刚需盘和上车盘基本就是自住为主,目标客群是收入不太高的家庭,另外还有部分偏重租金的投资客,而这些群体对价格相对敏感,不是太好抬高价格,也就是这类小区的投资性不太强,能做到不落后大盘就很好了。
再有一点是这套房,顶楼算硬伤,一居室的客群较窄,50平一居的坪效也不算太高。所以从房子来讲也不算投资性强的,自住为主吧,或者出租收租金,不算吃亏。
6、总之我建议是别折腾,留着房子等政策和行情吧。经济危机对普通家庭其实伤害不大,不折腾就没有实际损失。而受损失大的,都是想凭借折腾跑赢大盘的。不是天堂就是地狱吧,35岁之前还行,到中年了还是稳妥为好。过50了,也有点儿房,坚决不折腾。
降租金的可能性有,但在放水期间的概率很小。银行利率则是至少在今年不可能,所有国家都是在出现通胀的情况才会加息,而现在中国是通缩。
仅供参考。
二
Q:
请问,目前是在西三旗建材城东一里有一套60平的老破小,周围居住挺便利的,但是房价已经跌了30%。现在小孩儿刚6个月,怕后期再降太多,是否可以考虑卖掉后租房,等孩子上学前再置换房产?
A:
1、呵呵,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想法,但也就是做个“套现+享受+抄底=人生赢家”的美梦而已,第二天接茬儿老老实实过日子。
真要有这预测能力和胆识,那还跟房子较劲干嘛啊,直接做空黄金好不好?或者炒BT币岂不是赚的更多?如果没有这胆子,那就甭拿唯一的自住房幻想了。
2、或者这么说吧,反正到目前为止,之前几次套现成功的业主,现在都没什么好结果。
北京第一次崩盘是1998年前后,东亚金融危机导致的,长安街上遍地烂尾楼,公寓最高峰跌幅达到75%,方庄的龙珠公寓从1.6万跌到了4000。当年就很多人卖房的,但后来却没几个能买回来。
2005年,上海楼市崩盘,平均跌幅接近40%。有个叫“蓝桥水岸”的小区,从1.3万跌到了7000,于是有近百位业主集体退房,宁可割肉打折也要甩掉包袱。这是中国第一起成功退房的案例,但两年后房价上涨时能买回来的也是没几个,被迫高位接盘的倒不少。
2008年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全国楼市崩盘,大城市中一半腰斩,北京平均跌幅30%。我那些日子天天被要退房的业主围攻,甚至三天挨顿揍,无奈之下退了几套,8折退的。但一年多之后,北京房价翻番了,有几位业主又要求原价买回他们退掉的房子,否则还揍我。您猜我让他们如愿了吗?
2012年欧债危机影响中国,杭州温州和鄂尔多斯等地崩盘,跌幅超过70%,温州炒房团被团灭,无数炒房客倾家荡产,跳楼跑路的不计其数,江南皮革厂老板黄鹤就是那会儿带着小姨子跑路的。当时杭州跟风抛盘的太多了,阿里巴巴码农们都以租房为荣,问问他们都抄底成功了吗?
2017年,北京317之后暴跌15%,通州+西城领跌,西城比大兴跌的都狠,同样是抛房潮。这时间不长,去问问有几个买回来的吧,没怎么涨呢。
3、您这套房我估计是2022年前后买的,又是波段高点。现在呢则又是一次波段的低点,北京的平均租售比已经接近银行利率,至少从理论上没有下跌空间了。
而且这两年又是一轮救市,只能说前几次都成功了,这次看政策和央行的力度吧。央行早有消息了,今年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放水,等着看吧,看是大水漫灌,还是按摩前列腺?
4、总之看自己的判断吧,在我看来无论楼市还是其他市场,都是一次次的轮回。很多人都说这次不一样,但华尔街有句谚语:每次都说不一样,其实那次都一样。所以考虑好吧,富贵险中求,赢了皆大欢喜,输了自认倒霉,就这一套房,想好了再赌。
对了,学历现在也贬值,您有什么逃顶抄底的想法吗?有人说可以先让孩子去打工或当网红,过几年学历升值了再上学也不迟。您觉得呢?
仅供参考。
三
Q: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您一边说开发商没利润,一边又说新房溢价高呢?都不挣钱了还哪来的溢价啊?我按您说的也算了**的楼面价和售价,确实没什么利润的,这是为什么?
A:
1、呵呵,利润和溢价是两码事儿。打个比方吧,LV肯定有品牌溢价吧,但作为加工厂或经销商都未必利润有多高,因为大头儿都被品牌方给赚走了。
房地产也差不多,开发商是买来土地后盖房销售的,成本如果高的话就没利润了。成本的大头儿是土地,拍卖时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应有的价值。所以虽然开发商卖的不便宜,但并没有赚到溢价。各种生意其实都差不多,抛头露面的或许只赚辛苦钱,或者说是赚挨骂的钱,背后掌握资源的或许才是真正的赢家。
2、溢价就是超出其实际价值的那部分价格。既然房子有投资属性,那买的就是未来的价值,能理解吧,所有投资品买的都是预期。于是,在规划的指导下,无论是土地方还是开发商,以及他们预测的买房人的预期就都对标了所有配套完成时的价格,因此才制定出了这限价的8万多。
也就是说,这8万多其实不应该是现在的价格,而是几年之后配套都建成时候的价格。但既然是投资买预期,土地方和开发商都认为买房人会接受这个预期,所以土地方才敢抬高土地价,开发商才敢接受这土地价。
那这现在实际价值和未来预期价值之间的溢价,就被土地方赚走了。开发商就是个形象代言人,代表所有的房地产利益群体,但在限价的情况下赚不到什么钱了,如果算计不好的话还有可能赔钱呢。
3、也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总之吧,判断一件东西是否有溢价,别光看加工商赚钱了没有,也得看原料供应商和中间商赚没赚钱,赚了多少?更得评估好这东西将来是否能值这个价格,什么时候能达到?不过说实话,研究这玩意儿意义不大,知道了又能怎样呢?
仅供参考。
四
Q:
请问,我家在朝阳四惠都会华庭有套房子,朝阳靠近通州的地方有处宅基地嚷嚷拆迁十多年了,孩子明年幼升小,也不打算指望拆迁了,打算卖掉四惠的房子买西城老公房。四惠房子能卖685左右,再贷200万买月坛或者展览路老公房或者广外次新。
我的诉求是,西城的房子将来是卖是住不一定,看孩子自己,对西城房子未来的期望是别跌就行,最好是涨幅能覆盖住贷款利息,这样不亏就行了。将来孩子愿意住远大新,卖掉西城老破小也能买个说得过去的远大新,不卖的话小两口住也能住,不知道我们这期望值算不算高。
1、西城的房子我们这预算买广外次新也买不了太好的,干脆买展览路或者月坛老公房好了,还占个教育资源更好。
2、月坛看的白云路对应白云路小学,展览路看的扣钟北里对应展一小,这俩价位差不多。
3、想买月坛是赌不出区,如果出区也可以去展览路,距离也不是很远,电动车接送没问题。展览路扣钟北里因为单一对口牛小所以价高,但是我们明年幼升小享受不到,未来孩子少了政策不知道怎么样,如果仍然不单校的话,担心扣钟北里的房子会跌。
4、所以综合纠结点就是,同样的价格,从未来会不会跌的角度考虑,是买鸡头还是凤尾?鸡头对教育政策更敏感会不会跌的风险更大?
5、另外现在因为央企外迁,很多人唱衰西城甚至唱衰北京,您怎么看呢?
A:
1、我的建议是选鸡头。
2、好的资源,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的,价值都是相对高的。
这就像北京的房子,普涨的时候北京未必最高,但肯定不落后。普跌的时候小城市跌得多,而北京稳定得多。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北京好资源多。学区也是这种情况,孩子多的时候,良莠不齐什么学校都算是资源。但孩子不多的时候,或许就又回到2013年之前的状态,只有最好的几个才算学区,其他的属于打酱油的。
3、这也可以参照韩国和台湾省,都是出生人口大幅下降,当年学区房的溢价部分都受到损失。但是在韩国,江南区就因为汇聚了众多名校和资源,仍然坚持了“江南不败”的神话。台湾省也一样,在十多年前高峰期的时候,台北到处都是学区房,信义区中正区更是全区都有溢价。而到了现在,全台北只剩下六所学校还能招得满,也只有这六所还算“明星小学”,也还能保持溢价。虽然也跌了一些,但比其他弱学区的强多了。
4、政策的事儿我不敢预测,但有一点,“就近入学”是写入法律的,必须坚守。尤其到了学位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再太远的派位或许就该少多了。
5、央企外迁。100家在京央企才2万员工,连父母老婆孩子全迁走了也不过是10万人,全北京2200万人口,占比能有多少?而且这换位思考一下吧,如果你是央企员工,让你带着老婆孩子嫁妆妹妹的背井离乡你干吗?老婆的工作怎么办?孩子上学是否考虑?爹妈怎么照顾?亲戚朋友要不要走往?
反正都是事儿吧,我不信能移民走多少,就看你信不信了。对了,提醒一下,石景山区走了首钢,衰落了吗?那可是一个区就调走了十万人,都卖房移民河北了吗?石景山的房价走弱了吗?
仅供参考。
五
Q:
请问,目前有广外椿树馆的学区房,四环外还有一个次新,孩子是731以前落户西城的。想着近两年再倒腾一下学区,二换一,换一套奋斗80多平的三居自住,毕竟孩子上学要12年,一直换租也有点闹心。目前有**89.1平1450w的奋斗三居出房。您觉得可行吗?16w的单价还有很高的学区溢价吗?
A:
1、这我不好建议,自住角度最好凭自己的喜好。
2、是否有溢价主要看租售比就行了,用房子总价除以 预估租金就是租售比。北京的平均值现在600多,超过750的就是肯定有溢价了,西城的溢价率一般30%,也就是在900或以上吧,各个学区都差不太多。
3、考虑好吧,溢价率跟单价没关系,LV垃圾桶的利润率未必比手包低,大酒楼里拍黄瓜或许比炖肘子的利润更高呢。
这套房好像价格不太对似的,别有硬伤吧。想好了再换,之所以价格偏低,就说明不太好卖,所以才没人出高价。另外这种房的租售比本身要高一些,但溢价率也并不低。
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