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真是悲喜交加。
一方面,《哪吒2》现象级的爆火,打破了中国电影的多项记录,成为一枝独秀的存在;另一方面,除了《熊出没》外,其他几部电影都扑得悄无声息,赔得“头破血流”。
眼看时局已定,为了最大可能减少损失,电影《蛟龙行动》率先宣布撤档,声称将制作一部特别版,择日再选择上映。
前几天,《蛟龙行动》的宣发人于冬还坚称不会撤档,并表示给《蛟龙行动》打一分的观众全是黑水,呼吁观众打分要公平。
主演于适更是义愤填膺地喊话道:“我们只想要公平!公平!公平!”
啥意思?
合着电影票房不行,全怪观众呗!反正跟电影剧情、导演、演员没一毛钱关系!!!
也是,毕竟早在2017年,著名导演冯小刚就恼羞成怒地说过:
还不是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形成了这么多垃圾电影。你不去捧场,就没这东西,往往垃圾票房还很好!”
自此,冯导算是拉开了影视剧不行甩锅给观众的先河,他的同行们也很快发现这是一个“完美且正当”的理由。
电影《749》被观众怒批是部大烂片时,导演陆川没空反思影片问题,反倒是在网上大喊委屈:
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要么没看过就黑,要么就无缘无故尬黑,那么是那种声嘶力竭地死黑……”
按陆川导演的话来说,凡是给《749》打差评的都是黑子,正经观众才不会给差评!
可根据豆瓣显示,该电影共有22.1万人打分,评分最终是3.2分,妥妥的烂片标准。
如果像陆川导演所说打低分的都是黑子,难道这22.1万的观众全是黑子?
要知道,能集合这么多黑子去有针对性地黑一部电影可真不容易,这不仅要提前组织还要花钱花时间,工程量浩大啊。
既然不是预谋组织,难道是陆川导演得罪了这22·1万人,人家专门黑他电影来报复他?
这自然也不成立,陆川导演只是个拍电影的,又不是干了啥伤天害理的事,哪来那么多仇家?
只可惜陆导不认真看评论,但凡认真看过几条,就知道观众提的那都是宝贵意见,绝不是为了黑而黑。
除了陆导,胡玫导演也因为电影票房差怒怼过观众。
2024年暑期,由胡玫导演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不仅票房惨淡,口碑也非常差。
胡玫导演一气之下连发多条微博怒怼观众,还表示真正读过《红楼梦》的人是凤毛麟角的,所以理解不了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
但只要看过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你就会发现,真正没读过原著《红楼梦》的应该是导演和演员,而不是观众。
不过话又说回来,冯小刚、陆川、胡玫导演之所以接受不了差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过去,这几位导演都曾拍过高分影视剧,也都有自己的高质量代表作,因此在他们的意识里,他们拍出来的剧肯定是好的,若是不行,那就是观众的问题。
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电影市场发展日趋成熟,观众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以前,中国观众更多的是冲着导演演员的名气而去看一部电影,现在的观众更在乎是电影的质量和观影感受。
也就是说,一部电影好不好看,主要由剧情决定,其次是演员演技和画面质量。
一部电影就算有再知名导演、再大牌的演员、再红的流量,如果剧情不好,一切都白搭。
以前的《上海堡垒》和如今的《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就是鲜明的例子。
其实,对于电影市场来说,这是个好现象。
我们的电影市场终于由劣币驱逐良币变成良币驱逐劣币了,由资本投喂变成观众自主选择了。
而《哪吒2》的爆火更加证明了这个市场道理:
只要电影剧情好,哪怕是新人导演,也一样能赢得观众的青睐。
借用一位影评人的话来说:“电影行业现在非常迫切的需要回归常识,认知到电影是一个消费商品,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并且要做到最基本的尊重消费者。”
首先尊重消费者,消费者才会尊重你。
就像刘慈欣在《三体》里所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