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一届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将于当地时间2月23日正式开启。德国各政党近日在全国多地展开竞选活动,力图在最后关头争取更多选票。
根据德国选举制度,德国选民并不是直接选举总理,而是选举议员,再由议员推选总理。德国新选举法规定,联邦议院议席为630个,联邦议院拥有立法职权并负责选举联邦总理。
每位选民拥有两票:第一票投给该选区的直接候选人,第二票投给自己支持的政党。目前,德国共有299个联邦选区,这意味着将有299名议员作为各自选区的获胜者直接进入联邦议院,剩余的331个议席将根据选民手中的第二票得票数,按比例分配给各政党。各政党获得的选票越多,其候选人进入联邦议院的人数就越多。
投票结束后,若一个政党获得超过半数的议席,即可直接组建政府,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因此,各政党间通常需要协商谈判,组建执政联盟,以确保在联邦议院中占据多数席位。
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联盟党、德国选择党、社民党的支持率在参选政党中排名前三。
德新社报道截图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说,这一民调结果反映了德国民众对当前政府的不满。
·从以往的经验看,大选前的民调结果与正式大选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联盟党或将成为此次德国大选的赢家,联盟党的主席和总理候选人默茨或将出面组阁,他有望成为新一届德国政府的总理。
·从民调结果看,选民对这届政府和三个执政党都给了差评。从战后历届德国政府执政时间长短来看,这个政府是寿命最短的,这也说明,选民不太接受此前那种政府格局。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民调支持率第二。此前,德国传统政党都在寻求和极右翼政党"划线、切割"。
姜锋认为,大选后德国选择党保持第二大党地位,虽对后续组阁影响不大,但对德国政治的实际影响已不容忽视。
·各传统政党都设置了防火墙,拒绝与选择党合作。可能出面组阁的联盟党和可能参与执政的社民党与绿党都不会与选择党合作。这意味着,选择党在大选之后对组阁不会有直接影响。
·但这并不表示,选择党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治力量,对德国政治没有影响力和塑造力。选择党可以通过议会和在一些州间接参政,对德国政治施加实质影响。
·另一方面,选择党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德国的政治文化、政治话语和政策方向。各个传统政党,不管情愿和不情愿,都要向选择党的政治主张靠拢。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截图
姜锋进一步分析认为,下届德国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大选结果。
·这几年,德国经济增长排在发达国家的末位,新政府的头号任务就是要恢复经济的活力和增长。默茨本人立了军令状,他如果执政,将实现德国经济2%的增长。
·然而,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要有强有力的、稳定的政府。联盟党虽然很可能赢得大选,但喜悦应该是很有限的。如果最终还是联盟党、社民党和绿党三党组合成一个政府,德国很有可能又进入一轮政局的动荡,经济政策仍难有施展空间,会失去一个转折向好发展的历史机遇。
·最近多项客观研究表明,难民不是造成德国社会犯罪率高、经济不景气的根本原因。但联盟党和社民党在大选的最后阶段竞相出台难民政策,这引发了广泛的难民问题的讨论,反倒是帮了选择党的忙。新政府执政后,预计难民政策会更加严厉,但不会有本质变化。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外交层面,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近日在竞选活动中说,当前大西洋两岸,也就是美欧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美国对于欧洲的安全承诺将"不再得到保证"。
姜锋认为,如果默茨成为新任德国总理,其领导的政府在跨大西洋关系问题上的政策将受多重因素影响。
·可以预见,由默茨领导的德国政府会尽可能维持稳定的德美关系,在经济战略上会更加倾向美国。
·但对于"让利政策",德国民众以及联合执政的政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容忍,以及美国是否领情,这决定着政策的走向和程度。
·德美政策与德国的欧洲政策以及对俄政策都相互关联,这些都将影响未来德国政府的跨大西洋战略。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
记者丨陈濛 张晗 阮佳闻
编辑丨林维 李严
签审丨刘鹏 刘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