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党总支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新图书馆一层培训室开展“习近平减贫理论的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联学活动。
联学活动现场
活动旨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对习近平减贫理论的认识,推动党建联学活动创新创优。活动由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黄承伟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勇、农业农村部区域协作促进司二级巡视员周建文、《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总编辑文炜出席联学活动。
黄承伟主持联学活动
王勇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十周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更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一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两个党组织共同学习和研讨习近平减贫理论的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既是对这场伟大战役的回顾总结,也是对做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的有效推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大家借此机会深入交流、加深情谊、互学互鉴,共同为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王勇副书记致辞
学院卢兆彤书记参加联学活动
来自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以下简称“社会学所”)三位专家进行了主旨发言。
黄承伟主任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和2024年11月18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时的讲话,以“深化认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政治意义”为主题,从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了基础、有力有效巩固了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等四个方面深刻总结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并就习近平减贫理论的世界意义进行介绍。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琳教授围绕“深刻领悟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进行分享,认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系统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政治保证、根本立场、制度支撑、科学方略、动力源泉、精神品质、质量保障、价值追求等八个方面,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进行介绍。
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刘欣副研究员就“深入把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时代价值”进行交流。表示在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指引下,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制度价值、文化价值和全球价值,既为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提供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理论依据、政策参考。
在交流发言环节,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副主任罗朝立、谢中武和青年小组聂琪代表以及学院副院长刘武根教授、史志乐副教授和加纳留学生Mary Arhin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经验分享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以及学习习近平减贫理论的心得体会,表示将进一步努力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点评发言环节, 农业农村部区域协作司二级巡视员周建文、农业农村部帮扶司调研处林江平处长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认为本次活动时机非常重要意义重大,不仅创新了联学活动的形式,而且有效提升了理论学习效果。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乡村振兴协调指导处陈世雄处长对本次联学活动给予了肯定,指出本次活动主题鲜明、站位高、有创新、效果好。陈处长还结合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分享,希望大家凝聚共识,推动我国“三农”工作发展。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党总支全体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卢兆彤和全体党委委员、师生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等50余人参加联学,本次活动得到光明网、农民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等媒体和期刊的关注。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