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ivescience,edgeofexistence,animalia.bio,thainationalparks,turtlesurvival。
印度男子发现诡异巨龟
2024年年初某天的清晨,居住在印度喀拉拉邦的钱德拉吉里河岸的渔民加内什·高塔木正驾着小船从河中心往河岸赶。彻夜的捕鱼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收获,勤奋确实是很勤奋了,但也许今天就是运气不好。
加内什觉得自己不回去休息一下就要昏倒掉水里喂鱼了,当他把船停好绑在岸边的木桩后,他一跃而下跳到河岸边的烂泥,突然看到近岸的水中升起了一串明显的气泡。他顿时精神了,因为他知道这肯定是什么不小的生物搞出的动静。
加内什不敢迟疑,马上抄起渔网直接撒过去,然后一收一放的拉动渔网,很快就拖上来了一个大动物。加内什上前一看就愣住了,网内的显然是某种鳖类,但是它也太诡异了,脸相当的扁平,跟寻常的鳖都不一样,反而像是青蛙;最离谱的是其体长起码有一米!
想起这几年总有生物学家来到附近调查一种什么鳖来着,不久前还来咨询了自己,加内什意识到这网里的鳖怕不就是那些生物学家的目标?比起卖一只不认识的物种赚到的不踏实的钱,不如直接告诉那些生物学家要点酬劳,这还算做贡献了呢!
于是加内什果断联系了淡水龟研究博士阿尤希·贾恩(Ayushi Jain)。阿尤希·贾恩带着研究团队火速赶到,确定了这位渔民发现的正是鼋(Pelochelys cantorii ),世界级濒危物种,这是当地首次发现鼋。进一步的调查后发现,这里甚至有一处鼋的筑巢地点!
关于鼋
1864年,英国动物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向科学界为了纪念已去世的丹麦动物学家西奥多·爱德华·康托 (1809-1860) ,用其名字命名了新发现的物种,也就是鼋(Pelochelys cantorii ),这种奇怪的淡水鳖科就这么正式被确定了。
这种鳖的体型非常大,有相关报道显示鼋可以长到长达2米,是存在最大的淡水鳖。这种最大尺寸和称号仍不甚明确,已知最大的鼋仅有129厘米,最重个体为250公斤,虽然没有2米那么夸张,但也是非常大了。
鼋的头很宽且扁,它们的鼻孔形态跟寻常鳖类似,但却短了很多;它们的眼睛很小,靠近吻端;口裂非常大。这些结构使得它们的脸比起鳖更像是青蛙!之所以脸长成这样,是为了配合它们的捕食策略,它们一生中95%时间都埋在泥沙中一动不动,只有眼睛和嘴巴伸出沙面,每天只浮出水面两次呼吸,除此之外的时候都在守株待兔,等待甲壳类、软体动物和鱼类等猎物经过,然后来个突袭,迅速伸长脖子攻击猎物,强有力的下颚足以咬碎骨头。
扁平的脸使得它们更容易埋伏于泥沙中。
它们的甲壳非常光滑,壳呈革质,呈橄榄色或棕色,裙边非常的宽切厚实。而幼龟的甲壳和头部可能有深色斑点,甲壳周围呈黄色。
鼋主要栖息于内陆缓慢流动的淡水河流和溪流中。一些证据表明,其分布范围也延伸至沿海地区。鼋分布于印度东部和南部、孟加拉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越南、中国东部和南部、新加坡(已灭绝)、菲律宾(吕宋岛和棉兰老岛)和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
鼋被认定为濒危物种,并且已经从其分布区的大部分地区消失。2007年之前,人们最后一次在柬埔寨看到这种乌龟是在2003年。
非常罕见
鼋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度濒危 (CR),其数量正在减少。鼋被列入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类保护动物,在中国被指定为一级保护动物,在缅甸和越南也是受保护物种。该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
然而,IUCN红色名录和其他可靠的数据来源都没有提供鼋的总种群数量,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鼋的数量也许比想象的还要稀少。
鼋正面临着栖息地被破坏的威胁,它们的大部分栖息地都已消失了,工业规模的采砂作业破坏了它们喜爱的栖息地;许多分布地的人还会以它们的肉和卵为食;它们还经常会因为被废弃的渔具缠住而死。
一些将其列为保护动物的国家的渔民会毫无顾忌地捕捉鼋,可能是当地宣传不到位,或者贫穷比起法律更让他们害怕。因此在这些地区,鼋面临的处境十分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