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万荣

江北新区在老年大学开设了两个摄影班,这两个班级的授课教师是知名摄影家田鸣先生。班上,除了少数初学者外,大多数学员都是具有一定成就的专业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

田鸣老师的授课风格与众不同,他通过分享自己的摄影经历、创作心得以及行业内的趣闻轶事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设置一些实践项目或挑战任务,鼓励学生们走出教室,在真实环境中探索发现美的视角。


田鸣摄影


张啟琴摄 影

无需远行,发现眼前的风景

去年春节前,田鸣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主题为“光影里的中国年”。学员马玉利用春节假期,驾车前往外地多个热门网红景点进行拍摄,积累了大量素材。然而,在后期整理过程中,她发现很难从这些作品中挑选出具有独特亮点的照片。


《河道耕耘》张啟琴摄影

偶然一次,马玉去桥北购物,发现一个小男孩手持气球在装饰有春联的商场大厅里奔跑。

她迅速举起相机,调整了构图,确保了小男孩和春联都在画面中得到了恰当的位置。快门按下的一刹那,定格了这个充满节日氛围和生活气息的场景。


马玉摄影

这张照片的美不仅仅在于捕捉到了一个动态的瞬间,更在于它传达了一种情感和故事。小男孩的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及春节的喜庆气氛,都被完美地记录了下来。


程真花摄影

就像田鸣老师所言, 这种即兴的拍摄往往能够捕捉到最自然、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是摄影艺术中非常珍贵的部分。

将镜头对准“高精尖”

班上的摄影高手张啟琴、盛俊、李峻等,对产业前沿充满好奇与热情。他们举起手中的相机,将镜头对准在新区的新兴产业上。


《芯智造、芯未来》张啟琴摄影

在出发拍摄前,田鸣老师会要求学员提前做好功课。他告诫我们,那些拿着相机,想都不想,对着景物一通咔嚓的行为叫“照相”而不是“摄影”。


《智能制造》张啟琴摄影

所以,不少学员首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参加线上讲座等方式学习了关于半导体产业以及生命健康、无人机领域的基础知识,为拍好照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无人机研发》盛俊摄影

为了拍摄出好的作品,他们走访参观了多家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生物医药、无人机研发中心,还获得了难得的机会进入车间内部,利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所见所闻。

通过这些照片,新区天翻地覆的变化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记录身边的改变

在学习班里,学员们来自各行各业。田鸣老师在课程中强调了一个核心理念:从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和环节入手,深入生活、贴近一线,通过捕捉典型的事例来讲述新区故事。


《穿秋衣》潘慧菊摄影

南化公司的环境改善成效显著,每年都会吸引着一群又一群的白鹭前来栖息,成为了企业厂区一道引人瞩目的靓丽风景线。

田鸣老师悉心地指导杨宁等南化的摄影爱好者,以化工城中那些翩翩起舞的白鹭作为充满趣味的切入点,成功拍摄出了一幅幅生动且优美的图片。这些图片充分展示了南化在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呈现出了今日南化的全新崭新面貌。


《田园之秀》张繁琴摄影

过去,钢铁厂以其艰苦、脏乱和劳累的工作条件而声名远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革新,新区智改数转的标杆企业——南钢已经在智能化的转型之路上走在前列。


《掌控全局》李志成摄影

田鸣老师率领团队并指导学员们进行现场拍摄。学员深入炉前区域,实地考察了炼钢和钢材生产线的运作流程,参观了智能化集控大厅,近距离感受到了钢铁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并拍摄了许多精彩的作品。


《空中“轿车”展新姿》孙奕摄影

摄影班的学员们,用镜头记录下江北新区的发展变化。从新建的地标到日益繁华的街区,他们的作品成为了新区发展的生动见证,也展现了新区摄影爱好者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映像江北》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箱

xinquxinyu@jbxqmic.com

纸质投稿请寄送到: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宜景路10号南京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顾杨乐收。

编辑 | 顾杨乐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