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月的婴儿被卖掉,真的是太令人伤心了,事情发生后,瞬间一切了很多人的注意。
事情发生在2月13日的南京G1481次列车上。乘务员注意到异常:一位怀抱婴儿的中年女性在列车上眼神躲闪。瞬间引起了他的注意。
"女士,孩子的出生证明看一下?"面对询问,女子自称叫陈某玲,48岁,声称要带孩子回老家。但当乘警要求查看证件时,她翻找行李的动作明显慌乱。
"孩子在哪家医院分娩的?"面对这个问题,陈脱口说不出。
随着审讯深入,陈的因输卵管堵塞多年未育,在"中介"牵线下结识了赵某香。
随着警方深入调查,一个扭曲的“求子”故事浮出水面。46岁的陈某花来自贵州山区,结婚二十余年始终未能生育。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村庄里,“无后”的标签如同烙印。2023年初,她在某社交平台上结识了自称“有特殊渠道”的赵某香,对方承诺:“给钱就能抱个健康孩子。”
从春到冬,陈某花分17次向赵某香转账22970元定金。她不知道的是,这个所谓的“中介”背后,连接着更黑暗的产业链——1月13日,一名女婴在江苏常州妇幼保健院呱呱坠地,生母身份成谜,而赵某香早已将孩子标价5万元。当陈某花连夜坐大巴赶到常州,接过这个尚不满月的生命时,她或许以为自己终于圆了母亲梦,却未曾想这趟返乡列车,将成为她走向铁窗的末路。
这起案件恰逢公安部“团圆”行动攻坚期。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已破获拐卖儿童积案412起,通过DNA数据库比中解救被拐儿童1837名。
“每个数字背后都是破碎的家庭。”打拐志愿者李女士透露,如今人贩子的手段愈发隐蔽:伪造出生证明、通过直播平台物色买家、利用物流夹带婴儿。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目前全国超过5000家医疗机构已接入儿童失踪预警平台,新生儿采血入库率达99.8%,筑起科技反拐的铜墙铁壁。
“我知道犯法,但真的太想要个孩子了。”审讯室里,陈某花的哭诉引发更深层思考。根据《刑法》规定,收买被拐儿童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而拐卖者则面临十年以上刑期直至死刑。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浩指出:“‘买方市场’不铲除,拐卖犯罪就难以根治。但如何平衡法律威慑与人道关怀,仍需制度探索。”
或许不久后,这个险些被5万元定价的小生命将重回亲生父母怀抱。而G1481次列车上的这场交锋,再次敲响警钟:没有买卖,才能终结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