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我军部队为了官兵的需要,开办过卷烟厂。解放后这些烟厂都划归地方管理了。如山东益都的原属华东野战军的利中烟厂,解放后就归山东省了。而青岛市有个大众烟厂,解放前不是军办烟厂,解放后却划归部队,专为部队干部战士制作卷烟。许多人不知道青岛还有这末个烟厂。知道的也会纳闷:大众烟厂怎么这么特殊,它经历是什么,又是怎样划归部队的呢?
一、青岛东映烟厂
大众烟厂最初叫东映烟厂,建于1936年6月。是日本人吉本计实和日本人的汤浅洋行、西南堂、义生洋行合资55000元建立的。厂址在陵县路75号,有卷烟机2台,雇工100余人。该厂不没董事会或股东会,吉本计实自己主持,下设总务、会计、业务、厂务等四课,和烟叶组、机械组、包装组、烤丝组、烤烟组、切丝组等6个组。生产“富贵”、“黄鹤”、“兴运”、“红衣女”等四种牌号香烟,销往北平、天津、济南、徐州等地。1943年该厂因厂房太小,无法扩大生产,迁至莱州路7号,租用的是汤浅洋行的地。
莱州路七号厂房平面图
东映烟厂初建时,每天工作十小时,出卷烟四十中箱(每箱二万五千枝)。1938年1月,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依赖日军支持,规模扩大,效益大增。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还发现华北叶烟草株式会社欠该厂伪币310981.60元未还。
1945年3月,吉本计实病故,工厂停工。7月,日本人山口顺七以伪联币一千五百万元买下了东映烟厂。抗战胜利后,东映烟厂因是敌资,被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鲁豫晋特派员办公处接收。
二、青岛大中烟厂
1946年8月,东映烟厂被标售,被官开三与吴宗华等12人出资1亿元(法币)购得,改东映烟厂为大中烟厂。
官开三是平度人,时年43岁,住汶上路46号。此时该厂卷烟机已增至5台,切烟机4台,压筋机2台,磨刀机一台,马力五台。有职工55人(其中男工10人,女工40人、技工5人)。厂房扩大至30多间。1946年10月30 日该厂开工,官开三任经理,聘请曾任华北烟草公司技师8年的刘鸿章担任主任技师。由于国内爆发内战,交通中断,原料短缺,销路不畅,大中烟厂开工不到一年就陷于困境,1947年只得停产。
1949年1月,官开三以4万元把大中烟厂卖给了王恩堂。王恩堂是莒县人,时年29岁。1949年8月,他在给青岛市工商局的函中说,他“于1947年奉派来青潜购我军用品,曾为掩护起见,组织大中烟厂制造卷烟”。这似乎说明,他是我胶东军区的秘密工作人员或者地下工作者。1947年来青岛。购买东映烟厂之前,他先与人合伙开办祥泰号茂易。又从祥泰茂易拿出4万元购得大中烟厂。目的是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同年1月19日,大中烟厂开工。叶量甫任经理,继续生产大中烟厂原有卷烟牌号。但是该厂经营不佳。同年5月21日,开工仅4个月就停工了。王恩堂曾想转产火柴,未能如愿。只得申请歇业,此时青岛已经解放,他在给青岛工商局的歇业申请中说,是因为“反动派压榨太甚,苛捐甚多,外欠赤金7两,烟消耗尽,无甚社会利益,生活难以为续,申请歇业”。1949年8月15日。青岛大中烟厂被批准歇业了。
三、大众烟厂
1949年11月19日,胶东军区政治部购买了正在歇业的青岛大中烟厂,并改名为大众烟厂。变更登记表上说,大众烟厂的性质是“公营—机关生产”,资金7000万元。经理是李海亭,34岁,山东掖县人。有厂房12间、库房2间,卷烟机2部、切烟机2部、压梗机2部,有各类工人107人。变更后,日产卷烟10箱。生产的卷烟牌号有火种、电话、大钟等。
1950年6月,大众烟厂进行了变更登记,经理变成张琴书,时年37岁,掖县人,住莱州路7号。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胶东军区政治部致函给青岛工商局,内容是“本部前在青岛设立之大众烟厂现确定为专做军用卷烟,为了及时供给机关部队之需要,特决定将厂迁到莱阳” 。
1950年6月7日,青岛大众烟厂被批准归属胶东军区政治部,迁移莱阳。最终在莱阳不知所终。
赵玉华、苏家良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作品精选赏析
赵玉华、苏家良最新《青岛烟标文集》一书已于2024年正式出版,该书具有很高的收藏与研究价值,继续填补青岛烟草史的空白。
赵玉华、苏家良两位年逾古稀的伉俪,常年来潜心于青岛的烟标收藏、学习与研究。先后自费正式出版了《青岛卷烟厂烟标集》和《青岛的卷烟厂和烟标集》,分别详细介绍了青岛卷烟厂近百年的烟标和青岛市历史上四十余家烟厂的烟标,填补了青岛卷烟厂和青岛市烟草历史的空白。这两本书凝结了二位老人的汗水和心血,之前已被国家烟草博物馆、青岛图书馆、青岛档案馆等收藏,受到各界特别是全国烟草界的高度评价和欢迎。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