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才
1949年12月5日,毛主席考虑到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的胜利,解放军除在几个战线上必须专心致志追歼残敌以竟全功外,已有大量军队进入整训,因而发出《关于一九五○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时任华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向华北军区建议,华北军区接受建议并在首都北京召开生产委员会扩大会议,影响很快遍及全军。
《人民日报》进行了详细报道。毛主席看到报纸,向聂帅夸起了朱良才:对于党的指示,某些同志是雷打不动,充耳不闻!朱良才是“闻风而动”!
朱良才,原名朱绍时,1900年9月27日,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的富农家庭。1925年,发动农民、斗争恶霸地主何其朗,被选为村农民协会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何其朗返回复仇、朱绍时被捕,被营救出狱后,改名朱良才参与组织秘密农会,同年10月加入中共。
左起:朱良才、谭政、毛泽东、陈毅
1928年1月,朱良才参加湘南起义;失败后,随部队来到井冈山,先为第4军连党代表,后被选中、当了红4军军部秘书,实际上是朱德第一任秘书。
1928年8月30日,朱良才率领一连守卫黄洋界,击退了国民党军两个团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主席给予高度评价,并写下《西江月·井冈山》。
1930年12月29日,时为红9师政委的朱良才率部参加歼灭张辉瓒师的战役,活捉了张辉瓒和指挥部全体人员,受到主席,朱老总的表扬。
接下来,朱良才参加了数次“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10月,朱良才随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试图打通与苏联的联系;此即为西征。
1937年初,西征失败,党中央、中央军委成立了刘伯承任司令员、张浩任政委的援西军,设法营救西征将士。在甘肃镇原,援西军某团部接待了一个步履艰难的“老头”,他就是朱良才。
原来,西路军经过长期血战,在倪家营子被敌人重兵包围,苦战40余天,但寡不敌众;朱良才在祁连山中与敌周旋,最后剩下孤身一人,凭着坚定的信念,经36天沿途乞讨,化装潜行,在耗尽最后的精力之际,终于找到了队伍。
回到延安,毛主席对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是“军之良才”。那时,朱良才被任命为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负责对归来的西路军人员审查甄别。
抗日战争期间,他开始担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后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协助聂荣臻领导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宣传“狼牙山五壮士”、“民兵英雄李勇”、“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先进典型。
王平、朱良才、陈漫远
解放战争期间,朱良才先后协助聂荣臻组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协助叶剑英组建华北军政大学,为部队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1955年,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因在战争年代,朱良才曾三次负伤,两次伤未愈就出院了,再加上长期的积劳成疾,身体十分虚弱。为了不影响军队建设工作,他在北京军区第一政委的位置上执意要求退出领导岗位。
当时生病的领导大部分都是带职或者是留职修养,几乎没人选择离职,朱良才的高风亮节动打动了毛主席,让主席说了一句粗语:“别人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朱良才这是拉屎不占茅坑!”
1989年2月22日,朱良才在北京病逝,老将军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