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第25天,《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已经突破134亿(其中包含海外票房1.2亿多),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8位。
《哪吒2》之所以票房爆火,除了动画制作精美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影的剧情,在观众心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通过一个宏大的世界架构,《哪吒2》深入探讨了成见、壁垒、不公平和不平等对待等问题后,以哪吒和敖丙的逆反和反抗,完成了自己的叙事逻辑。
《哪吒2》中的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尤其是申公豹一家的遭遇和申公豹前后形象的反转,更是在观众中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因此,无论是世界架构的广度,还是思想的深度,《哪吒2》都达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
《哪吒2》的剧情,改编自《封神演义》,并且在原著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和改动。
和观众们心中原有的哪吒故事相比,《哪吒2》对哪吒、敖丙、敖光、包括无量仙翁的角色设定,都是颠覆性的。
虽然说,创新就是某种意义上的颠覆,但是,创新除了颠覆,还需要继承,尤其是继承原有事物中最优秀的部分。
说到继承,就不能不提一下国内动画电影的另一个巅峰,那就是1979年上映的《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执导,讲述了哪吒与东海龙宫发生冲突后,为不连累百姓家人自刎身死,后经太乙真人以莲藕塑身复活,大闹东海龙宫的故事。
和《哪吒2》一样,《哪吒闹海》也是由《封神演义》改编而来。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实则是一个“恶童”,而《哪吒闹海》对原著进行了人性化改编,将哪吒的形象进行了创新提升,赋予了其勇敢、正直且充满悲剧色彩的少年英雄特质,并且弱化了原著中的封建等级观念,强化了哪吒的反抗精神与人性光辉。
《哪吒闹海》的角色形象和背景画面,都是传统的水墨动画风格,在服饰设计和动作设计中,融入了很多京剧和皮影戏元素,极具东方美学韵味。
至于《哪吒闹海》的配乐,更是以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琵琶等为主旋律,再结合交响乐编曲,使之既富有古典韵味又具有了史诗感。
如果说,《哪吒之魔童闹海》赢在了颠覆传统人物和动画特效上,那么,1979版《哪吒闹海》则胜在了展现传统文化艺术的美感与主题内核的悲剧英雄主义。
也因此,《哪吒闹海》被国外誉为“东方版的《哈姆雷特》”。
为了拍好《哪吒闹海》,主创人员以无比严谨与负责的态度,为这60分钟时长的美术电影,绘制了58000多幅图片!
划重点,这些图片,都是手工绘制的!
《哪吒闹海》的美术总设计是张仃。
张仃原名张冠成,艺术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创作题材纵横于传统和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
张仃是焦墨山水的高峰和代表人物,他担任《哪吒闹海》的美术总设计后,确定了两项人物设计原则:第一必须要尊重动画剧本本身的风格,第二是一定要有民族特色。
原则确定后,张仃参考了敦煌、永乐宫等壁画以及大量民间绘画,甚至还到沿海村落体验海洋生活,结合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创作电影的写生稿。
《哪吒闹海》的艺术成就,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慢工出细活”。
就是因为这些用手工精心绘制的一帧帧精美图片,使得电影《哪吒闹海》有一种非常沉静的美学力量,观众们几乎感觉不到电影中有丝毫的商业色彩,只是看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美丽世界,一个充满童真和童趣的东方世界。
如果说看《哪吒2》是一次心灵的冒险,那么,看《哪吒闹海》则更像是一场美学之旅。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经创作出多部经典唯美的动画作品,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是上美动画的忠实粉丝,曾经来上美参观学习,饺子导演在采访中也曾经说过,上美的经典动画作品全系列,都曾是他学习的榜样。
《哪吒2》中的敖丙版哪吒,就有79版《哪吒闹海》中哪吒形象的影子。饺子导演还借影片中的太乙真人之口调侃道:“这个才像正版的嘛。”
从1979年的《哪吒闹海》到2019年的《哪吒1》,再到2025年的《哪吒2》,中国动画经历了美学的巅峰,又曾经跌入了谷底,如今,《哪吒2》的持续火爆与好评如潮,证明了国产动画正在重新一步步地崛起。
希望国产动画在学习西方动画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打造出既具有东方美学韵味,又具有先进动画特效的新式国产动画,多从传统经典名著中挖掘人物和故事,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且像1979年的《哪吒闹海》那样,在动画电影中多多融入中国传统美学元素,让美与力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