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宣布停招27个本科专业、撤销10个专业,引发广泛讨论。其中,土木工程、金融工程、书法学等传统专业被调整,新增工程软件、运动训练等新兴领域专业。对此,专家指出,此举是高校学科动态优化的体现,并非简单“取消”,而是适应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调整概况:淘汰与新增并行
- 停招与撤销专业
- 停招27个专业:包括金融工程、土木工程、世界史、市场营销等传统学科,覆盖文、理、工多个领域。
- 撤销10个专业:书法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等,多属就业面窄或与学校优势学科重合度低的专业。
- 新增2个专业:工程软件(服务数字化经济)和运动训练(对接体育产业升级)。
优化逻辑
山东大学提出“四个一批”策略:淘汰老旧专业、整合散小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新增战略急需专业。例如,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被升级为“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等新兴交叉学科,融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优化非取消”的核心逻辑
- 专业升级而非消失
- 土木工程等停招专业并非彻底退出,而是通过合并或转型融入新学科。例如,山东大学2020年已获批“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2022年新增“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2024年再设“工程软件”专业,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学科群。
- 类似调整在清华大学等高校亦有先例。清华大学将土木、水利等专业合并为“土木水利海洋工程”大类招生,以适应学科交叉趋势。
国家战略驱动
-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高校需调整20%专业布点,新增战略急需专业,淘汰落后学科。2024年,全国增设1673个急需专业,撤销1670个落后专业。
- 钱七虎院士指出,土木工程已进入“智能化建造与维护”阶段,传统课程体系亟需转型。
就业与招生双重压力
- 书法学等专业因就业面窄、招生困难被撤销。山东大学作为985高校,需平衡录取分数与生源质量,部分冷门专业难以吸引优质考生。
- 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因全国性过剩(近7年90所高校撤销公共事业管理),成为调整重点。
争议与应对:学生权益与教育公平
- 学生安置方案
学校承诺为受影响学生提供转专业机会、就业指导及心理支持,确保平稳过渡9。 - 专家提醒避免“一刀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强调,专业调整需避免仅以就业率为标准,应兼顾学科特色与学生兴趣。例如,土木工程转型后课程体系仍保留核心内容,但融合了AI、大数据等新技术。
全国高校“专业洗牌”成趋势
山东大学的调整并非孤例。2024年,四川大学撤销31个专业(如音乐学、保险学),兰州大学停招药物制剂等3个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撤销地理信息科学等。教育部数据显示,近12年累计撤销1.2万个专业,新增2.1万个,凸显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攻坚”。
结语:动态调整方能育时代所需
山东大学的专业优化,本质是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缩影。淘汰落后产能、拥抱新兴领域,既是高校的自我革新,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必经之路。正如专家所言:“调整不是终点,而是学科生命力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