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 记者 任明超

地处热带亚热带的海南辣椒正在多方合力下度过又一个“寒冬”。在海南省临高县加来镇向前村收购点,装满一个化肥袋、约四五十斤重的螺丝椒,在价格最低时只值8块钱。

2月18日上午10点左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该收购点时,村民们拉着一车车新鲜的辣椒前来出售,而仓库里的螺丝椒早已堆积如山。收购点西边的田地里,正在收辣椒的一名陈姓农户靠自己找买主。辣椒地距收购点不到百米远,一斤辣椒的价格已从3毛变成2毛。

春节后,海南多市县泡椒、螺丝椒、朝天椒等椒类农产品收购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地区螺丝椒即使低至2-3毛一斤,也销售无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海南全省的椒类种植面积为73.8万亩,除红尖椒和一些新品种辣椒收购价格稍好一点外,其它大多数椒类的收购价格较低迷。


2月18日,加来镇向前村辣椒收购点,村民前来出售螺丝椒。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摄

不少种植户告诉记者,春节是海南辣椒价格的一大拐点。气候转变、需求降低、运输时效等问题,让辣椒从“可以赚钱”跌向“卖多亏多”。

面对又一次椒类农产品节后亏损,海南多地政府、企业、机构等多方正合力应对滞销困境,为农户解决燃眉之急。2月19日,一场将海南冬季瓜菜与上海市场采购对接的座谈会在海口举行,会上透露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10日至19日以来,在多方努力下,海南辣椒已出岛销售4.26万吨。

卖多少?

“其实在年前,螺丝椒的价格还处于一个‘可以赚到钱’的水平,最好的时候能卖到两块多。”90后小符已经在向前村种了十多年螺丝椒,尽管近几年连年亏损,但他明年还是决定继续种下去,“没办法,种别的没有老板收”。


2月18日,加来镇向前村辣椒收购点,村民前来出售螺丝椒。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摄

感到行情严峻的还有向前村的一对种植户夫妇。俩人家里共十几亩地,都是用来种螺丝椒,之前收成好的时候,他们雇人帮忙采收,一天140元,但今年辣椒滞销,采摘全是夫妻二人一起完成,“正常行情种螺丝椒一年能挣五六万块钱,但是要卖到一块七才有的挣。”

“今天收购价是3毛一斤。”2月18日,在向前村租下棚户作收购点的林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和她对接的是一位来自乌鲁木齐的老板。隔天中午,这名农户与商家的中间人分享了满棚螺丝椒的视频并配文:收六万斤。据她介绍,镇上的冷库里还囤积着十万多斤的螺丝椒。


2月18日,加来镇向前村村民正在采摘螺丝椒。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摄

实际上,不仅是螺丝椒,朝天椒也在年后大降价。

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红洋村村民符克儒告诉记者,年前朝天椒还能卖到5块多一斤,然后降到4块、3块、现在只能卖两块多了。“红洋村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多,包括长期作物甘蔗、香蕉等,反季作物朝天椒、泡椒、南瓜等,不过规模都不算大,不成气候。”符克儒说。

“反季瓜菜今年行情都不好。”红洋村党支部书记郭秀东向记者介绍,2024年冬季天气较暖,同期广西、广东、云南等内地城市同类瓜菜产量增加,“相比之下海南运输时间成本较高”,失去了反季瓜菜的竞争优势。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处处长林伟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今年辣椒收购价格低主要是受暖冬天气影响比较大。林伟介绍,海南辣椒都是一二月份大量上市,上市时间比较集中。今年是暖冬天气,内地广西、广东、福建一带的辣椒提前上市,这就和海南辣椒上市时间“撞车”,再加上节后市场需求量相对没那么大,市场就容易出现饱和。

他尤其提到海南物流成本高,比大陆多过海费用,收购商更会选择岛外周边省市去收购,从而造成海南辣椒的价格偏低,卖不出去。

种什么?

眼下正值椒类农产品高产期,尽管此前红洋村与政府和企业对接,已基本完成目前对于椒类产品的收购,但不少村民坦言,“价格较低”。面对大批还未来得及采摘的辣椒,村民对未来的价格走势并不乐观。

“在十多年之前,红洋村种植基本依靠人力,从开垦、播种、施肥、采收,因此很难大面积种植。”红洋村村委会成员郭石文告诉记者,随着近十年来机械化的推进,朝天椒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收益也不错。然而近4年,椒类农产品连年亏损,农户们也逐渐转变了心态,“以前村里种朝天椒的能有一千多亩,现在也就几十亩了”。

种什么?怎么种?这是一直悬在村干部头上的问题。“种地就是赌,赌天气、赌收成,”在郭秀东看来,虽然近年有所亏损,甚至会遇到一年“零收入”的情况,但不到收获的时候,没有人能确定今年的收成,“农民总还是要种地的,不能说亏钱就不种了”。

一些尝试在这个靠海的村落发生。今年春节过后,来自团海南省委的骆行峰上任红洋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他想引进由海南大学团队研发的“七彩花生”,改善当地的种植结构。在近百公里外的东方市四更镇,已有上百亩“七彩花生”种下。相比于辣椒、冬瓜、南瓜等作物,花生储存时间更长、也可进行二次加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南农作物向内地销售的时效性问题。

但“七彩花生”在红洋村的推进并非顺利。对于红洋村而言,“地租”是农民们的主要收入之一。企业付给农户租金,农户种植相应的农作物,相比于“看天吃饭”的收成,地租作为一笔稳定的收入,显得尤为重要。郭秀东介绍,红洋村一亩地一年的租金大约在650-700元,而对接的企业则表示希望能将租金压至500元,乃至400元。

合力为辣椒“买单”

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邀请商超、酒店、农贸市场、采购大户、电商企业等与种植户直接对接,组织网红直播运营主体直播促销、通过电商销售方式拓展销路……年后海南出现辣椒滞销的现象后,海南多地政府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儋州、临高等地发起爱心助农活动,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市民认购辣椒。近期临高每日辣椒出岛销售量稳定在1000至1200吨之间。

海南省文昌市则在政府主导、企业联动、新媒体助力下,成功破解椒农销售困局。

截至2月17日,文昌菜篮子公司联合多家企业累计收购滞销椒类农产品超16万斤,其中单日通过电商平台实现1.4万斤新鲜辣椒的云端速达,该公司还联动5家龙头企业建立“产地直采+全渠道分销”模式,实现海南本地市场与广西农贸市场的双线覆盖。

来自海口市农业农村局的信息显示,近期,为保护农民利益,海口市农业农村局联手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市菜篮子产业集团等企业及单位,多方联动助力椒类销售。目前,海口椒类农产品已完成采收面积3.97万亩,完成销售量5.19万吨;未达到成熟期的椒类面积约2.69万亩,预计产量5.39万吨。

海南农商银行临高支行团支部联合县乡村振兴投资集团前往临高开展“爱心助农 团建共建 情暖乡村”志愿服务活动。仅用一天时间,就发动网点食堂、员工及家属共认购3500斤辣椒,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椒农加大宣传、拓宽销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与此同时,海口市农业农村局主动对接市交通港航局,优先保障椒类等冬季瓜菜农产品便捷出岛,保障绿通出岛顺畅,并协调全市21家田头冷库,储存椒类产品约2200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