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太原地铁1号线通车首日现场

2月22日,太原地铁1号线车站正式揭开神秘面纱。这条串联城市动脉的轨道交通线,不仅承载着便捷出行的功能,更化身“城市文化长廊”,以“一站一景”的设计理念,将山西历史韵味与现代美学融入乘客的日常出行中。无论是步履匆匆的旅人,还是闲庭信步的市民,都能在这条线上邂逅一场沉浸式的空间艺术之旅。



图为太原轨道交通线网图

枢纽站:穿越时空的“城市会客厅”

作为太原的三大交通门户,西客站、太原站东广场站、太原南站以极具未来感的视觉语言,为乘客打开“第一眼太原印象”。



图为西客站

西客站以蓝白交织的几何网纹天花铺陈,线条如电流般律动延伸,仿佛置身科幻电影中的时空隧道,瞬间点燃都市快节奏的活力氛围。



图为太原站西广场站

太原站东广场站则用中式坡屋顶重构地下空间,木质色调与简约飞檐交叠,让传统建筑的庄重感与现代交通的高效性在此碰撞,候车时抬头一瞬,恍若踏入一座静谧的空中庭院。



图为太原南站



图为太原南站

太原南站堪称“古今对话”的典范:站内连绵的拱券造型提取自古城墙砖与城门元素,搭配冷色调灯光,隧道般的纵深空间里,历史厚重感与科技未来感交织,让人仿佛穿梭于千年时光的隧道。

特色站:站域文化的“情景剧场”

五大特色站化身城市文化的“微缩展馆”,用设计语言讲述属地故事。



图为下元站

下元站以“缤纷”为名,颠覆传统地铁的封闭感——4至6米的挑高无柱空间,搭配井字梁构造的数控光阵,光影如涟漪般从地面蔓延至穹顶,商业街区的时尚与浪漫在此流动。夜晚华灯初上时,这里或将成为年轻人最爱的“光影打卡地”。



图为柳南站



图为柳南站

柳南站则用艺术诠释百年柳巷的繁华:立柱化作苍劲柳枝,天花垂落花瓣造型的灯饰,行走其间,仿佛春风拂面、柳絮纷飞,连脚步都不自觉轻快起来。



图为五一广场站



图为五一广场站

五一广场站以对称藻井天花与传统纹样营造“仪式感空间”,庄重的秩序之美令人心生敬畏;大南门站延续2号线的唐风雅韵,木构藻井与黄灰色调相映,一秒梦回盛世长安。

标准站:简约中的“呼吸感”



图为大南门(一、二号地铁换乘站)

十六座标准站虽无繁复装饰,却以“透、露、亮、鲜、序”为设计密码,打造清新明快的出行体验。纯白基调搭配流线型灯光,站厅通透敞亮;模块化设计让标识系统清晰统一,即便是首次乘坐的旅客也能轻松辨向。这里没有视觉负担,只有高效与舒适并存的极简美学。



图为武宿1号2号航站楼站

太原地铁一号线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乘客每一次进出站,都能邂逅不同的城市表情——或是历史的一瞥,或是未来的一瞬,或是市井烟火的一帧。”

动脉贯通,激活城市生命力

作为太原轨道交通网络的“脊梁线”,全长33.9公里的地铁1号线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重塑城市格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纽带。



图为大南门(一、二号地铁换乘站)

对市民而言,它是通勤拥堵的“解压阀”,让跨区出行从“辗转颠簸”变为“一线直达”;对城市而言,它是产城融合的“黏合剂”,推动河西工业走廊、老城商业中心与东部新兴片区协同发展。



图为太原地铁1号线通车首日现场

太原地铁1号线以“站城融合”理念,将地铁空间变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历史文脉、现代美学与市井烟火在此交织,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感知太原底蕴的“微旅行”,助力这座千年古城以更年轻、更包容的姿态,跃升为山西文旅的“新名片”。

来源:黄河新闻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