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
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广度深度不断拓展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截至2024年底,全国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人数规模达到基层法院法官总数的3倍以上。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
“长期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民主建设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成为人民法院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开、保障司法公正、增强司法公信的有力保证。”最高法政治部主任李成林说。
公信度权威性不断提高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直接形式。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5年4月,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2018年4月,人民陪审员法颁布施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专门法律,对于保障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民主权利、推进司法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前,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总共不到9万人,截至2024年底,人民陪审员总数比制度改革试点前扩大了3倍。
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副局长李明韵说,在任人民陪审员中,男性约占49%,女性约占51%,高中及以上学历约占93.6%,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约占39%,农民及无固定职业人员约占13%。人民陪审员队伍几乎涵盖了各行业、各领域,很多基层群众、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等都出现在人民陪审员队伍中。人民陪审员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业分布等方面范围更广、代表性更强。
“一大批群众基础好、社会责任感强、参审热情高的公民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性别比例更加均衡,年龄结构更加合理,职业分布更加广泛,司法领域的人民民主持续扩大。”李成林说,近年来,各地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细化选任程序,放宽选任入口,实现“选用分离”,以随机抽选为主体、个人申请与组织推荐为有益补充的人民陪审员选任机制全面推开,人民陪审员选任理念由过去的“方便、好用”向“广泛、随机”转变,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和权威性不断提高。
推动参审实质化均衡化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法院坚持在审判活动中充分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以来,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结一审案件1406万余件,其中刑事案件304万余件、民事案件983万余件、行政案件117万余件,参与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结案件3.5万余件。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
李成林说,各地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熟悉社情民意、长于事实认定的优势,实行了三人合议庭、七人合议庭两种审判组织模式,将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以及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纳入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对审判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如何让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李成林说,各地法院在推动人民陪审员参审实质化、均衡化上持续用力,细化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程序,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审权利,实现从关注陪审案件“数量”向更加注重陪审案件“质量”转变;探索在七人合议庭中适用事实认定问题清单,强化法官对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的指引、提示义务,助力人民陪审员更好发挥参审作用;严格落实个案随机抽取要求,推动实现广泛均衡参审,确保每名人民陪审员都有平等参审的机会;根据审判工作需要,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案件中引入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民陪审员,更加准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此外,各地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着力完善人民陪审员培训、考核、奖惩机制,为人民陪审员深度参审、安心履职创造了良好条件。
不断提高选任工作质效
“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始终坚持依法民主、公开公正、高效协同的原则,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一道,按照《人民陪审员选任办法》要求,落实选任工作‘两个随机抽选’和年龄、文化程度的‘一升一降’机制,高效完成了两批次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为人民陪审员制度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李明韵说。
开展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围绕陪审员选任工作开展、做深做实选任工作的考虑,李明韵介绍了有关情况——
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开展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一方面扩大选任范围,增强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代表性。在选任过程中,以“随机抽选”为主,也就是随机抽选人民陪审员候选人、随机抽选确定人民陪审员人选,同时以个人报名为补充。另一方面优化选任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司法行政机关加强统筹协调,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等多部门联动,共同发布选任公告,在常住居民中进行随机抽选,接受群众报名,协同开展资格审查,让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众加入到人民陪审员队伍中来。
此外,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宣传人民陪审员制度优势,普及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义务,鼓励和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全国近4万个司法所也发挥了扎根基层的优势,在开展政策宣传、协助资格审查中做了大量工作。越来越多的地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群众代表等参与见证随机抽选过程,选任公信力不断提升。
李明韵说,下一步,司法行政机关将继续发挥好职能作用,做深做实选任工作,让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更强,推动司法公正的效果更好。将与相关部门加强配合,推动完善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探索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选任工作方法,健全动态增补机制,配合做好人民陪审员的培训、考核、奖惩工作,不断提高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质效,为做好人民陪审工作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
来源:法治日报
记者:张昊
编辑: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