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推广小包装药品,减少药品过度包装,从源头减量。”
“医院需要24小时运转,可以优化照明系统,采用LED灯和智能感应系统,减少能耗。”
“候诊区域可以放一些绿植,既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改善心情。”
“医院控烟工作仍需加强,特别是消防楼梯和卫生间等区域,建议试点建设‘无烟医院’。”
近日,一场以“无废医院人人享、你我参与提建议”为主题的线下交流活动,在虹口区市民驿站江湾镇街道第一分站举行。
现场,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信访办、区生态环境局、区卫健委的代表,与市民代表、区政协委员、医疗机构代表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为虹口区 “无废医院” 建设出谋划策。
自2024年2月24日上海正式启动“无废医院”建设工作以来,虹口区积极响应,以“无废细胞”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在医疗卫生领域,已有9家医疗机构成功创建区级“无废医院”。
以第四人民医院为例,其通过完善节约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对能源消耗进行持续改进。比如,设置燃气锅炉运行模式,将生活热水出水温度控制在37~40℃,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合理设置各区域时间段的照明,有效实现了节能降耗。
在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方面,虹口区紧扣收运模式,通过危废处置集中签约,为全区156家中小医疗机构、宠物诊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产生的医废转运,提供托底服务,打通危废处置的“最后一公里”。
为广泛征集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此前,区生态环境局、区信访办还在“上海虹口”微信公众号、随申办APP开通线上意见征集通道,短短一个月内就收到逾百条建议。
此次线下交流活动,是对意见征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活动现场,代表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金点子”。江湾镇街道代表提议“绿色出行配套升级”,建议医院增加非机动车停放点和充电桩。嘉兴路街道代表倡导“数字化转型带动减碳”,推动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系统建设。
(AI制图)
第四人民医院代表则分享了他们在“无废医院”创建中的经验:“我院污水处理站功能完备,特别是在淤泥清理方面,通过专业的污泥干化装置,有效提升了污泥处置频率,水质也得到显著改善。”
“无废医院”建设既是生态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关系到每一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虹口区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将征集到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无废医院”建设的“金钥匙”,最终结出实实在在的“金果子”,助力“无废城市”建设,为市民创造更加健康、环保的医疗环境。
记者:陈怡
图片:区信访办、虹口融媒体中心资料图
编辑: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