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9岁演《天鹅湖》,23岁演《吉赛尔》,35岁演《小美人鱼》是我舞蹈生涯的三个重要节点,那么《白蛇》就是第四个,这是一段不断进化、创意闪耀的旅程,让我们都遇见了更加理想状态的自我。”今天,由国际芭蕾舞艺术家谭元元担任艺术总监的舞剧《白蛇》焕新出发,在苏州狮山大剧院开启预演。

作为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东方舞台美学”系列作品,舞剧《白蛇》历时两年打磨,凭借全面升级的编排、音乐、舞美及夺目的海内外一流演员阵容,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颠覆想象的东方美学盛宴。2月28日至3月2日,该剧将登陆上海大剧院,并计划于7月登陆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的舞台作海外的首次亮相,让世界看到中国的东方舞台美学和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中国故事。


两重空间交错虚实

“曾经困住‘白蛇’的那座雷峰塔是不是真的倒掉了?它有没有换成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舞剧《白蛇》修改提高版延续首轮对传统故事的颠覆性解构,导演周可、编剧罗周通过舞剧《白蛇》给出了答案。

两个空间,古今相映,虚实相生。妻子与白素贞象征被社会规训的温柔贤淑形象,丈夫与许仙则形成亲密关系中男性角色的生动互文,法海与心理医生都是秩序的守护者,小青则代表未被驯化的原始欲望与反叛精神,亦是妻子心中那个承载着原始天真和欲望的“本我”。

传统故事中,白素贞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舞剧《白蛇》中,白素贞在一次次“斗法”和抉择中成长,突破了成为人间贤妻良母的唯一结局,拥抱小青,也拥抱了真我,破除了陈规。至于最终如何结局?舞剧留下了解读的留白。


多元舞种碰撞火花

《白蛇》在舞蹈编排上实现跨舞种的“无界对话”,以舞蹈语汇外化角色内核与叙事张力。“妻子/白素贞”与“丈夫/许仙”以芭蕾舞叙事,尽显克制优雅,生动展现社会对现代女性“贤淑典范”的规训。“小青”与“法海/心理医生”的古典舞身韵圆融流畅。灵动水袖与自由跳跃,是对抗规训的生命力外化;法海大开大合的舞蹈强化其力量感与掌控欲,也赋予青法二人的斗法场面别样看点。青年编舞家王培先以现代舞元素的注入,使得舞种碰撞超越了简单的形式叠加,在碰撞中构建“传统与现代”“束缚与自由”的隐喻体系,。

苏州预演场,美国辛辛那提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刘思睿、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孙佳勇搭档出演“白素贞/妻子”与“许仙/丈夫”,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王念慈、苏海陆,戏外伉俪演绎“小青”与“法海/心理医生”。


一周后上海站的演出中,“水月”组将与“巳意”组交替上场。“白素贞/妻子”——辽宁芭蕾舞团首席主演敖定雯、“小青”——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谭一梅、“法海/心理医生”——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宋雨三位老卡司将再度合作,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张晋浩搭档出演“许仙/丈夫”一角,期待他们再现流畅如“水”的舞步、皎洁似“月”的演绎。

传统IP转换创新密码

舞剧《白蛇》共分“梦蛇”、“化蛇”两幕,以惊蛰、谷雨、芒种、端午、中秋等节气和佳节命名分幕场次,暗合角色命运起伏,赋予舞剧东方自然哲学的特质。舞台上,视觉与听觉语汇无不融汇古今,环环相扣,以“东方舞台美学”为核心,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世界性艺术语言。

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残奥会闭幕式灯光设计萧丽河、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组成舞美“梦之队”,超越对白蛇传传统场景的设置,以“大钟”“方圆”等极具象征意味的视觉符号呈现空间变换和角色内心。


上海歌剧院院长、指挥家、钢琴家许忠继续担纲整部舞剧的音乐创作。他以“节气”为灵感,注入了自然节律。在人物表现上,他以风格化的音乐烘托人物性格:心理医生出场时,背景音乐隐含“滴答滴答”之声,呼应“催眠”情节;切换到法海身份,音乐则融以佛法音乐元素,增强观众对其身份的记忆点。传统民乐与西洋乐器、电子音效对话,观众听觉亦随着故事起承转合变奏交响。

借助舞剧《白蛇》,上海大剧院开启沪苏演艺交融新模式,与苏州高新文旅集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剧目孵化为契机,实现剧目合成-预演-首演的苏沪无缝衔接,进一步发挥双方的演艺资源与品牌效能,实现创作“源头”与市场“码头”的溢出效应。

原标题:谭元元担任艺术总监,舞剧《白蛇》历经“蜕变”蛇年焕新归来

栏目编辑:华心怡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朱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