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鲁原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来源:鲁原心论坛
尽管数十年来相关研究不断,但饮酒(尤其是葡萄酒)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普遍认为地中海饮食20%的有益影响可以归因于适量饮红酒。但部分专家和媒体仍坚持民众应该“滴酒不沾”。
在酒精和心血管疾病的观察性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来源之一是对饮酒本身的评估。过往的评估大多依赖于参与者自我报告的饮酒量,这一方式存在主观误差,导致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近期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 Eur Heart J. 2024 Dec 18;46(2):161–172.]一项的新研究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即利用尿液中的酒石酸作为客观生物标志物,对葡萄酒消费进行量化评估,为这一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次研究采用前瞻性病例队列分析方法,数据源自 PREDIMED研究的基线和一年期的数据。PREDIMED 研究是一项大型、平行组、多中心、随机对照干预试验,平均随访 4.8 年,旨在评估富含特级初榨橄榄油或坚果的地中海饮食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影响。PREDIMED研究最初纳入的受试者均无心血管病,但他们要么有2型糖尿病,要么有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例如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或)心血管病家族史。
1
研究方法与结果
在 PREDIMED 试验中设计了一个病例队列的嵌套研究,纳入了 1232 名参与者:685 例心血管疾病新发病例(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中风或心力衰竭)和一个随机抽取的 625名无心血管疾病参与者组成的子队列。使用经过验证的食物频率问卷记录葡萄酒摄入量。采用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测定基线和干预一年后的尿酒石酸(tartaric acid)含量。尿中的酒石酸水平可以预测葡萄酒的消耗量。这与先前的研究数据一致。根据参与者的尿酒石酸水平分为5组。采用加权 Cox 回归模型估计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HRs)。
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适量饮红酒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从具体数据来看,与尿酒石酸<1 μg/mL组相比,3~12 μg/mL组(每个月喝3到12杯,相当于每天半杯以下)葡萄酒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38%(HR=0.62,P=0.050),而12~35 μg/mL组(每个月喝12到35杯,相当于每天半杯到一杯)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50%(HR=0.50,P=0.035)!而自我报告的红酒摄入量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之间无明显关联。
按不同心血管疾病类型分析发现,心肌梗死与尿液中较高的酒石酸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酒石酸在3-35 μg/mL之间(低至中等葡萄酒摄入量),与其他死亡原因风险无关。
然而,当每天的饮用量超过一杯时,这种保护作用就会消失。研究人员还警告说:"当我们谈论适量饮用葡萄酒时,一定是在用餐时,而不是在两餐之间。"
2
研究意义与评论
研究人员指出:"毫无疑问,过度饮酒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然而,适量和负责任地饮用葡萄酒的影响仍是科学界争论的主题。“酒石酸是一种客观的生物标志物,它不依赖于主观回忆或社会期望。这项研究和其他研究的结果应有助于将适量饮用葡萄酒作为地中海饮食的一个要素,并将其置于应有的位置,因为地中海饮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食。"
尽管得出了这些结论,但专家们指出,"研究的观察性设计限制了确定因果关系的能力,队列研究的结果应始终得到证实,以提高确定性。"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通常发现饮酒量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之间存在零关联或正线性关联。遗传学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混杂变量,并排除潜在的反向因果关系。然而,它们无法区分不同类型的酒精,也无法评估饮酒模式。随机对照试验是确立因果关系的金标准,但伦理和实际挑战使得其无法用于研究酒精摄入。
"这些研究耗资巨大。"研究人员补充说:"现在有一项研究正在进行中,但结果还需要4-5年的时间。这项研究是研究葡萄酒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比如研究葡萄酒多酚(如白藜芦醇和其他酚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了解了这些机制,流行病学队列研究的结果就有了很大的可信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研究为适度饮酒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但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个体差异、饮酒模式、遗传因素以及与其他生活方式的相互作用等均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探讨葡萄酒中潜在有益成分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在个体层面制定精准的饮酒建议,以实现心血管健康的最大获益。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