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款新车问世,都要经过各环节的“层层安检”才能正式上市销售。汽车试验场便是进行新车标准体系研究、质量安全鉴定、技术研发认证的专用场所,其场地建设更是充满着技术含量。一公局集团充分发挥核心优势,深耕汽车试验场领域三十余载,承揽多类型、跨行业的试验场建设,牢牢掌握了以智能网联测试、高速环道、新能源等为代表的试验场领域诸多核心技术,逐渐从参与者成为产业领军者和标准制定者,如今,已占据国内汽车试验场建设市场近40%份额。
2024年10月26日,由一公局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我国第一个全融合汽车试验场——江西上饶汽车综合试验场投入试运行。这也是自1991年首次进入汽车试验场领域后,一公局集团在国内建成的第17个汽车试验场,均由所属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承揽。多年深耕汽车试验场领域,从1个单一项目到17个不同类型项目,工程种类涵盖传统的燃油汽车、工程机械、摩托车、轮胎零部件等各种专业化试验场,以及现代化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等,业务范围也从华北、东北、华东拓展覆盖到东南、华南和西北边陲,蹚出了一条汽车试验场建设全产业链新路。33年的探索实践、科技攻关、产业支撑,中交集团为我国以汽车为主、多业态共存的综合试验检测作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国内汽车试验场领域的行业领军者和标准制定者,“汽车试验场”也已成为中交集团的一张闪亮名片。
敢于先行先试,勇于开拓进取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汽车试验场成为时代所需、行业所为。1991年,交通部在北京通县(现北京市通州区)建设公路交通综合试验场,这是国内第一个可同时进行汽车工程、交通工程及公路工程试验研究的大型综合性试验基地。这项重任落在了一公局五公司身上。
“刚开始,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建设经验。”一公局五公司试验场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石保国回忆说,“相较于常规道路工程而言,汽车试验场施工技术标准要求高、道路种类多、线性复杂,是集特殊路面、特殊材料、特殊配比于一体的综合场所。”
面对全新且严格的技术标准要求,项目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试验场技术标准达到毫米级,我们连吃饭都在琢磨怎么把活干细。”原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米存芳说。当时,电脑在国内还没普及,更别说什么画图软件了,项目建设者靠着圆规、直尺、三角板、计算器等工具,手动画图、计算坐标。“那时的施工方案、技术方案全都是手写,写完后再手把手教给工人怎么干。”
没有干过不代表就不能干好,项目团队决定从打牢基础环节、掌握技术细节入手。为把试验场道路建成检验汽车的精准“仪器”,项目团队对材料质量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每道工序均经过自检、互检、监理专检的“三检”程序。不仅如此,所有原材料都由项目经理部统一采购,到现场后再由试验室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经过4年多连续奋战,终于如期完成一期工程。
大家还没来得及休整,1996年,二期工程开建,非标准特种路面多达22种,每一种的外观尺寸都不相同,施工工艺十分复杂,难度也更大。面对挑战,项目团队针对每一种路面认真研究施工方案,反复斟酌施工工艺,特别是对所有路段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每次都要比较试验8次左右,直到确定最佳配合比才投入使用。为加快施工进度、节约钢材,项目团队还设计制作了一种固定传力杆位置的活动支架,经过施工检测后,工期进度、质量优良率得到高效保证,得到原交通部好评。
历经7年,该试验场全面建成,并获得詹天佑奖。作为汽车试验场的“开山之作”,时至今日,项目团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惧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一直激励、引领着一代代试验场建设团队开拓奋进。
一次水到渠成的涉足,开启了一场日积月累的深耕细作。2010年,一公局五公司中标当时亚洲第一大汽车试验场——上海通用研发中心安徽广德试验场。业主要求,在功能与规模上做到世界领先地位,这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难度、更多的技术难关,等着项目团队去闯、去干。五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以石保国等为主力的项目团队,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坚决将其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以品牌实力进一步拓展汽车试验市场空间。
建设过程中,最难的一环是12万平方米的动态广场。“动态广场对沉降和平整度要求极高,必须采用高铁沉降技术,测量频率必须跟得上。”米存芳说。五公司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并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高测量精度,极大提高了一次交验合格率,也加快了施工进度。“那段时间,由于工期紧张、任务繁重,大家经常一天三顿饭都在工地上。”
不到两年时间,项目团队完成了广德试验场的建设任务。“动态广场只有基础做好,沉降控制好了,路面控制才有保障,否则基础一变形就没用了,难就难在每个细节都要控制好。现在来看,一公局五公司做得很不错!”业主方相关负责人对五公司给予了高度评价。
打一仗,进一步。一公局五公司始终敢为人先,勇争一流,以高品质、高标准赢得市场青睐,此后又相继打造了多个国内第一、行业之最——国内首家也是亚洲最大的室外综合性轮胎试验场山东中亚轮胎试验场、国内第一个工程机械试验场徐工机械试验场、国内第一个摩托车试验场广东豪爵摩托车试验场、国内第一个全融合试验场江西上饶试验场等等,在试验场领域不断创造并刷新着建设纪录。从2021年至今,一公局五公司试验场新签合同额占国内市场份额60%以上,成为该领域的主力军。
科技自立自强,品牌自信自豪
紧盯行业前沿,一公局五公司集中资源,积极抢占创新攻关“制高点”,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完成了国内首条无接缝高速跑道、国内首个三圆弧跑道、国内最大倾角沥青混凝土高速跑道、国内首条湿操控路、国内首条湿圆环道路等共计56条高标准测试道路建设,品牌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核心竞争力更加凸显。
攀登技术高峰,才能领略更壮美的风光。中汽中心江苏盐城汽车试验场便是一次颇有代表性的技术挑战。2015年5月,项目团队启动全长5.1公里的盆式曲面高速环道建设。独特巧妙的设计,暗藏着复杂的技术构造。在环道上面层进行沥青混凝土连续无接缝摊铺,必须采用特殊的摊铺设备,全球只有一家公司能生产。
当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妥当,转眼到了9月份的黄金摊铺季,正是江苏盐城地区的雨季。连续三四天的晴好天气很少出现,如何抓住宝贵的“天气窗口期”是这次施工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时任试验场分公司经理沈金田将人员分成现场管理、技术检测、实际操作3个组,实行“12小时两班倒,人休机不停”,通过连续124小时不懈奋战,完成了国内第一条大型试验场高速环道曲面无缝摊铺。
从来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任务,唯有不断超越、不断拓展,才能让一张张施工蓝图变为一个个生动的实景。2013年9月正式施工的山东中亚轮胎试验场是当时亚洲最大、国内首家室外综合性轮胎试验场,面临国内最大倾角沥青混凝土高速跑道、国内首条湿圆环道路、国内首条湿操控路三大技术难题。例如,沥青混凝土高速跑道工程全长5301.83米,曲面摊铺的最大倾角达到49度39分,已经超过了设备摊铺48度48分的施工极限。超越出来尽管只有51分的倾角,在量角器上仅有不到1毫米的厚度,但是在高速跑道曲面延伸了17米,厚度达到近30厘米高,有着极高的技术精度和施工难度。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为做到万无一失,项目团队集中技术力量进行研究论证,通过多次优化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摊铺极限厚度,终于解决该难题。为了将工程做得更好更精进,项目团队还应用三维控制技术,通过基准轨道精确控制曲面摊铺高程,对沥青混合料温度、压实度、厚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管控,并采用沥青无缝摊铺等技术,最终达到了跑道高精度无缝摊铺的效果。截至目前,49度39分依然保持着试验场高速跑道曲面倾角施工的世界纪录。
最大倾角曲面摊铺只是中亚轮胎试验场“首创”的开始,完成国内首条湿圆环道路等特种道路的技术挑战,进一步检验了项目团队攻坚能力和创新实力。
湿圆环道路由4万多块玄武岩铸石板铺筑而成。为保证摩擦系数、表面平整度,必须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和完整的玄武岩铸石板制作。试验场分公司总工程师徐彬超带领技术团队潜心钻研,将湿圆环道路进行合理的扇形板块划分,通过制作零误差、高平整度底模,采用“玄武岩铸石板倒扣施工法”进行预制板块施工。对4万多块铸石板进行排列组合,通过电脑制图技术进行布局设置,再采用“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质量管理模式,团队最终完美实现预期效果。
2018年8月,正值酷夏。中亚轮胎试验场国内首条湿操控路也正式拉开建设序幕。道路采用欧盟设计标准,如何让湿操控路沥青成型路面摩擦系数值达到0.6标准?如何让路面表面水膜覆盖厚度达到均匀的2毫米?如何精准控制小半径、平竖曲线多变的路面高程?“三个技术难题三道关,关关难闯。”徐彬超说。项目团队与伊迪达技术团队联合研究分析,确立了从摊铺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上下功夫、找突破的思路。“我们在盛产石子的烟台、大连、葫芦岛等地深入考察后,经过反复比选,终于在烟台长岛找到了适合摊铺湿操控路面的雨花石作为原材。”项目工程部原部长石志旺说。
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后,在每次模拟演练时,项目团队发现最小半径的曲面顶部一直无法上水。究竟采用何种供水系统,才能保证水膜能均匀覆盖到小半径竖曲线路面的表面,这始终困扰着技术人员。经过专家研讨支招、模拟实操复盘,凝聚着大家智慧和心血的“钢琴键+一字型喷头”均匀给水系统,终于在半个月后研制而成,有效解决了竖曲线顶面无法上水的问题,水膜覆盖率一次性达到100%。
为了解决汽车试验场特种测试道路砼板高程控制点位多、高程控制精度合格率低的质量通病难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交集团测量专家赵春华挺膺担当,她提出采用“倒挂横尺下返数据控制高程法”,成功将合格率提高了13.8个百分点,达到精度控制要求。2014年,以赵春华名字命名的“赵春华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通过在试验场领域的持续科技攻关,该工作室于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坚持数智引领,打造智能网联
2019年,国内第一家以PPP模式实施的汽车试验场——中交上饶汽车综合试验场项目正式落地。这是全国首个5G智能网联试验场,也是国内一流的新一代、智能化汽车综合试验场。作为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个总用地达6165亩,相当于600个足球场大的“梦工场”,位于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区内,从立项、开工到建成投用试运营一直吸引着外界的热切目光。
作为试验场“点睛之笔”的智能网联测试区总用地面积460亩,分为高速公路模拟区、乡村道路模拟区、城市街区模拟区、柔性测试区、无人车考场区共计5个区域,能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全过程、全要素的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等方面一整套测试服务。
历经近5年打造,该项目作为国内首个投入运营的5G智能网联测试区,吸引了国内车企、检测单位的目光。“上饶汽车试验场智能网联测试,能够模拟各种复杂的交通场景,通过高精度的场景重现和动态模拟,准确评估车辆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和安全性。”项目负责人谷巨龙自豪地介绍道。
在投产前的几次技术分析交流会上,业内专家对项目团队赞不绝口,一致认定:数据中心测试数据安全可靠,拥有一体化测试分析评价体系,对功能场景的测试结果进行半自动评审(AI评审+人工复核),能针对不同测试车辆、测试需求输出定制化分析报告,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以心换心,为客户提供细致周到的个性化服务,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谷巨龙说,在提供包含汽车性能测试、汽车研发创新在内的一揽子服务的基础上,项目团队还在相关的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上竭尽所能,提供业务办公、汽车维修、零部件试验、加油等多项服务,保证客户在场地实现全方位全要素测试体验。
央地同心,合作共赢。上饶经开区对试验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因为试验场将有效服务于江西省及周边400公里范围内的汽车企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对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央地合作、加快区域发展,打造“赣闽浙皖”四省区域联盟一流汽车试验场,带动江西及周边省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专家也表示:“上饶试验场的建成投用,见证了中国试验场汽车测试领域由传统汽车测试向高等级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划时代的发展。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汽车工程行业自动驾驶技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中国汽车工程行业的发展、加快推动汽车强国战略步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力。”
与上饶试验场相媲美的是位于山东东营的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位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占地面积8700亩,由智能网联测试区、性能测试区等五大区域组成,规划建设22条测试道路、超过100种特种路面,覆盖智能网联典型测试场景和综合性能测试设施,可为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检测及认证机构提供服务。
“项目地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地下水位高,场地内大多是河沟与盐池,要想在合同期内快速建好智能网联测试区并投入运营,就必须要首先解决浜塘这个重难点问题。”项目副经理孙立国说。他带领技术人员白天一个一个调查并编号,晚上给每个浜塘制定施工方案和详细的施工计划。“每天24小时施工不间断作业,2023年2月份完成所有浜塘处理和素土回填,否则在6月底不能保证完成全部路基工程。”心心念念的施工计划,让项目上下拧成了一股绳。
施工生产一盘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孙立国每天及时了解、掌握现场施工生产状况,及时调整协作队伍资源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快各施工工序的衔接与转换,抓住晴好天气,加班加点,大干快上。项目部采取超常规措施,及时纠正偏差,确定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重点,各个击破,取得快速推进。2024年11月5日,以智能网联和性能测试道路为主的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一期一阶段)正式投入运行。
紧跟国家战略,加快融合发展
在持续做好传统施工板块的同时,一公局集团凭借多年积淀的专业经验和人才优势,谋划试验场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在试验场领域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新疆吐鲁番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进行汽车高温干热极限试验的地方,每年数十家车企来这里进行汽车试验检测,汽车检测数量达到2000余辆。然而,以往的检测车辆都是在社会道路上进行试验,试验数据几乎得不到保证,同时试验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
一公局五公司就地域气候的唯一性和高温干热试验场的稀缺性组织多次专家论证,于2019年以投资占有51%的股份筹建了吐鲁番火焰山高温干热试验场,并成立中交火焰山汽车检测有限公司,极大地提高了中交集团在汽车试验场建设领域的行业地位。
2024年8月,五公司中标高寒地带试验场项目,把产业链条延长。该试验场是亚洲首个、全球第二个四季低温试验场。计划建设一座全封闭式室内低温汽车试验场,采用低温反季节试验手段,弥补非冬季节(3至11月)低温低附测试场地资源的缺失,将极大地缩短汽车研发周期,节约测试成本,解决汽车研发低温测试的季节性焦虑。
该试验场建成后将成为车辆测试种类、检测项目最多的四季低温试验场,同时也将再次扩展一公局五公司在“三高(高温、高寒、高原)”汽车试验场建设中的产业链布局。“高寒地区试验场施工,对测试道路的‘抗冻防裂’有着特殊要求,从路基填筑层、到路面材料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常规道路的要求,特别是室内四季低温路面和特种设备,对我们来说都是新课题,需要学习和钻研的东西很多。”面对新业态、新工艺的严格要求,项目负责人张成江始终保持高度专注。自从进入试验场建设领域以来,五公司从未停止创新的步伐,一直在超越和攀登。
依托在山东中亚轮胎试验场的杰出履约能力、良好口碑,五公司于2020年成功实现“借船出海”,成功中标塞尔维亚玲珑轮胎厂项目,实现滚动发展。2024年9月13日,玲珑轮胎厂实现量产。活动仪式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出席活动并给予高度肯定。
五公司试验场技术创新团队牵头主编的《汽车试验场特种道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于2019年5月1日开始实施,弥补了国内试验场建设无规范可循的空白;主持编写的国内首部《汽车试验场特种道路工程概算预算计价办法及工程量清单与计量规则》,于2022年9月1日起施行,该规则为汽车试验场特种道路计价提供统一标准,中交方案为行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样本。(中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