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利网”直接关注☞在利辛 看利网

客服微信:lixinren

2025年2月22日,《中国市场监管报》头版专栏刊发《“四抓”压实“四方责任” 促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访安徽省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文章,系统报道了利辛县凝聚“一家人”共识,压实“四方”责任,凝心聚力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因地制宜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和成效。



“四抓”压实“四方责任” 促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访安徽省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利辛县是特色农业强县和绿色食品大县,是安徽省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代表县区之一。
近年来,利辛县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持“直接抓、一起抓、系统抓、用心抓”,压紧压实属地、主管、主体、监管“四方责任”,以“好样的”标准凝聚“一家人”共识。该县连续多年保持全市食品安全评议A级佳绩,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持续保持全市首位,县市场监管局荣获“全省市场监管先进单位”,作为唯一县级单位在全国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政策宣讲会上作交流发言。
2月17日,就探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情况,“小县城”如何展现“大作为”,本报记者专访了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


记者:食品安全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请问利辛县在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张吉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之高、法治建设之快、政策措施之严、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利辛县深刻把握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属性,坚持县委“直接抓”,党政同责顶格推进。将食品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主任”的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我和县长率先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督导,带动全县1695名干部对包保的13856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最早完成督导、最多发现问题、最快完成整改”。春节后,我将食品安全作为首次调研内容,充分释放“直接抓”的信号,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确保食品安全工作“时时心中有数”。同时,我们在全县23个乡镇全部顶格设立乡镇食安委,全面实现“书记抓、抓书记”的顶格推进格局。倾注更多资源培育强大食安保障力量,2024年将25名新录用公务员充实到食品安全监管一线,先后投入700多万元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拔晋级食品安全工作实绩突出干部32名,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记者: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各级党委和政府等诸多方面。请问,利辛县在多方协同、多措并举方面有哪些具体思路和举措?
张吉明:利辛县牢固树立“一家人”共识,坚持“一起抓”,充分发挥县食安办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压紧压实市场监管部门主管责任,将乡镇政府、市场监管、宣传、教育、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拧成一股绳”。创新建立“1+2+4+N”(一根指挥棒、两向齐发力、四员筑基础、多点共监管)工作机制,持续完善“横向聚合力、纵向联贯通、环节抓关键、执法严惩戒”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全县组建成立839名食品安全“四员”队伍,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保障,持续健全县、乡(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推进实施人大、政协“随机查餐厅”,通过“沉浸式”参与监管执法,让食品安全真正“看得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浓厚的食安氛围,充分发挥宣传、教育部门阵地作用,制作《点赞亳食安》快板视频,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商超、进校园,获得群众点赞好评。2024年,全县共办理食品案件730件,其中以猪肉冒充鹿肉、驴肉的食品案件被评为市“两节”打假“第一案”、被省局通报为全省元旦春节执法打假专项行动典型案例。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对养老机构、建筑工地、汽车客运站、旅行社等各行业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全县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记者:食品安全治理链条长、环节多,业态种类丰富、风险点多面广,请介绍利辛县是怎样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的?
张吉明:我们充分发挥党委统筹协调优势,调动各界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切实提高全链条监管能力水平,不断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共治共享守护食品安全。在生产环节,我们探索出党建引领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欣浩翔食品公司“支部建在牛背上”特色做法获“2024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党建引领年度领跑品牌。在销售环节,帮助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综合性商超食品安全双总监、食品安全员AB岗工作制度,推行《食品销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信息公示栏》,以“晒责任、亮承诺”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筑牢食品生产安全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舒心、安心。在监管环节,建成食品安全数智管理平台、学校食堂远程食品监管中心,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部上线,实现监管“全天候”、问题“秒交办”、整改“一键达”、监管“无感化”,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同时,用好12315、12345等群众监督渠道,2024年累计办理各类问题1765件,挽回损失9.96万元。
记者: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把握好市场有效、监管有为、社会有序的辩证关系,请问利辛县在这方面是怎么做到有机统一的?
张吉明:利辛坚持“用心抓”,在坚决扛起监管责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机制的良性运转,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按照“告知清楚干什么、教会大家怎么干、帮助大家干成功”的工作路径,最终实现市场高质高效、监管有力有为、社会用心有爱的工作目标。市场运行方面,我们考虑县域食品经营企业实际情况,开展针对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业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40余场,6000余人次参与培训;邀请食品生产领域专家进行贴心“保姆式”上门指导服务。聚焦校园食品安全重点环节,创新制定《学校食堂主体信息和监管信息一表通》,实现全县食堂动态清单式管理,该做法获全市推广应用。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由1.2万家增长至近1.4万家,数量同比增长15.58%;食品案件数量由953件下降至730件,同比下降23%。行业监管方面,我们坚持以监督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2024年,累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3035家,发现并整改风险隐患4026个。全县23个涉农乡镇全部开展常规农药快速检测,全年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2350批次,检测合格率100%。有序开展全县“一县一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和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向食品生产领域的生产企业及小作坊派驻党建指导员,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高质量发展。全县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率、风险隐患清单上传率、日常监管覆盖率均为100%。持续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全县452家学校食堂全部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持续加强食用林产品、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完成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全年未发现超标粮食等安全问题。社会共治方面,聚焦利辛资源禀赋和饮食文化特点,深入推进各环节食品安全品牌建设,积极组织开展“食安安徽”品牌申报与认证评价,创成“食安安徽”企业1家、“食安名坊”小作坊1家,有利辛底蕴、有文化内涵、有市场竞争力的食安品牌效应持续凸显。依托“小个专”党支部,构建“社会监督+配合执法”工作模式。动员预制菜行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积极宣传我县食品产业发展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建言献策。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16场,500余人次参与活动。建成全市首个食品安全科普馆暨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了浓厚的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氛围。


记者:利辛县是如何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
张吉明:我们将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依托粮食、畜禽、菌菇等绿色优质原料资源禀赋,在“精、新、鲜、优”赛道上找准发力点,突出打造生态畜禽、高端食用菌、绿色果蔬等7个特色产业。2024年,全县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持多种粮种好粮,结合南北跨度较大的县情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因地制宜重点推广烟农1212、淮麦35、泛麦8号等优质品种。小麦平均单产量居全省第三,年度粮油加工业产值达14亿元,被确定为安徽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县,“利辛黄牛”“利辛香椿”“利辛高粱”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现代肉牛全产业链蓬勃发展,打造“徽牛”品牌、用好“徽牛云”平台,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全县肉牛饲养量16.56万头,获全省养殖十强县,年加工牛肉3000余吨,年产值超5亿元。安徽浩翔农牧、安徽万礼食品被评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欣浩翔肉牛数字牧场获批安徽省2024年数字农业工厂。菌菇产业蔚然成势,以珍稀食用菌鲜品为切入点,围绕食用菌全产业链,即菌棒生产、种植、加工、供销、认证及检测6大环节,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闭环生产。发展食用菌2500亩,共富食用菌产业园建成亳州市首个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成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协会,全县产值超300万元的预制菜相关企业达46家,其中亿元以上3家。家禽蛋白产业欣欣向荣,组建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引进禾丰牧业等龙头企业,构建“标准化生产+特色深加工+现代物流+终端市场”一条龙的产业链模式。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养殖场“老乡鸡”食品加工及餐饮总部项目建成投产。


同时,利辛下足检查治理“硬功夫”,织密隐患排查“一张网”,筑牢食品安全“软环境”,不断加强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切实守护食品安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 中国市场监管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