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不分先来后到,但谁先建起月球基地,谁就占据了先机。
而根据我国的计划,中国月球科研站最快在2028年就能落成,这回美国是追不上了。
不过月球环境跟地球天差地别,我国究竟怎么建呢?其实科学家已经做好计划了。
诚然,在月球上建设月球基地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困难性,一方面是因为月球表面是没有大气的真空环境,并且建筑材料还要考虑到地球六分之一重力的微重力环境。
同时,还必须能够应对月球上昼夜超大的温差、月球磁场和辐射等极为苛刻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简单说,就是想要在月球上建立能够安全容纳人类的月球基地,必须要能够实现解决密封性、稳定性、保温性、抗辐射性以及抗震、防尘等极端的技术要求。
而以目前人们的技术来说,要完全实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是存在着一定难度的,仅从模拟月球表面的极端环境一点来说,就有着非同一般的难度。
不过,这些技术方面的难题,马上就要被克服了。
在重量级港媒刊物《南华早报》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其中提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吴伟仁在一次访问时透露,我国的探月工程将会在2028年左右正式启动月球基地。
报道中透露,我国的月球基地建设工程早就已经展开。
尤其当嫦娥四号工程取得成功之后,科研人员对月球表面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加快了针对于月球基地建设的设想和实施进程。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同样也有过相关的报道,不仅在文章中引用了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和北京空间机电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文章,还提到了“准备利用地球溶洞模拟月球表面溶洞结构”的设想。
众所周知,人类最早的生存环境,就是依靠大自然中自然形成的洞穴创造适合生活的空间。
在月球的表面同样有许多类似溶洞的自然结构,美国的登月无人器就曾经在距离阿波罗11号登陆地400多公里的月球静海区,发现了一处长度大约80米、宽为45米、深度大约170米的熔岩管洞穴。
这种整体形状如同“天井”一样蜿蜒的管道,是月球上熔岩流动、熔化、冷却之后造成的自然现象,在稳定结构方面相对于人工搭建的月球建筑物,要出色得很多。
所以依靠月球表面自然形成的溶洞搭建人类在月球的居住和科研基地,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不过,这种理论性的东西毕竟只是存在于理论的层面上,我们又不能真的到月球上去进行实验,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进行有效实验呢?
在2024年11月举办的太空生存与开发利用国际会议中,我国的科研人员带领着世界各国的参会人员到了会议召开地重庆的一个“秘密基地”:酉阳地下人造洞穴系统。
这一个宽度130米、高度108米,总长度能够达到3000米的超大地下洞穴,就是人们根据目前在月球上已经探测出的熔岩管洞穴结构,在地球上寻找并且改建的模拟月球环境的“月球基地”。
这种基地虽然无法完全模拟月球上的那种“无氧零重力”环境,但却能够通过人工设备尽量模拟高温差、微辐射甚至带电悬浮性尘土对相关设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修建模拟月球基地和在其中生活、研究的目的。
曾经有相关的专家透露,基于现在我们已经掌握的各种基建技术,以及在重庆地下溶洞建设中所掌握的经验来看,基本能够实现在月球建立“地下基地”的目标。
另外,专家还举例说明了我们将会如何在月球地面之下进行建设。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武器,用类似具有钻地功能的钻地炸弹在月球表面“造”出一个入口,然后将施工机器人放入地下,沿着洞口进行碎石清理、洞口扩张等相关的基础工作。
接下来,就是从天宫号或其他中转平台发射登月核心舱、将建设月球基地的相关设备运送到月球表面的过程。
最后一步,就是根据在重庆地下洞穴系统所学习到的经验,将模块化、可扩展化的各种建筑材料,全都应用在月球基地的建设中。
其实,这种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想法,美国在冷战时期就已经提出过,只不过因为苏联解体、经济和技术等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具体实施,就连能否重新登上月球也都未可知,反倒是可能让我国成为建成全球首个月球基地的国家。
目前,已经有包括俄罗斯、巴基斯坦、南非等多个国家宣布加入以我国作为主导的月球基地建设计划。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2025年到2028年期间,我国就会在月球上寻找到合适的建设地点,预计在2035或2036年之前,将会在月球上继续“基建狂魔”的“疯狂建设”之路。
参考资料:
[1]《中国最新研究提供在月球建造基地的可行性方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媒体关注:中国科学家披露探月工程新蓝图》参考消息
[3]《中国“赴月球盖房”计划令世界瞩目:2028年“嫦娥八号”将带机器人登月,用3D打印技术造砖》中国经济网
[4]《Scientists turn huge cave in southwest China into lunar research facility》南华早报
[5]《中国“基建”上月球:钻地弹打出溶洞,基地藏进去,陨石都打不穿》兵器杂志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