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0天便冲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登上大银幕起,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旗以另一种视角琢磨起了电影。他认为,这是一种以外国人听得懂的话语体系讲述中国故事,跨越文化鸿沟,也输出一种文化自信。“这对于所有文化工作者都应有所启示。”

深耕出版行业近30年,这位“老出版人”内心自有一份文化坚守,希望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与时代同频共振,历久弥坚。今年,他将继续关注出版行业中的文化传承,譬如,如何让大型辞书编纂项目更具“年轻态”。

辞书编纂关涉人类文明的积淀,不单单是信息汇编,而是为每个时代的求知者提供“权威答案”,其自身也伴随着人类不断突破认知边界而不断迭代。然而,一次座谈会上,出版业同行这样透露: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年轻学者对于大型辞书的编纂工程缺乏参与热情,后继乏人。

经走访调研,他发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比如,2015年启动的《辞海》第七版编纂,有分科主编近150位,其中60岁以下仅38位。高校、科研院所年轻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往往教学、科研任务缠身,难以抽身参与辞书编纂这样细致严谨、耗时持久的工作;且辞书编纂项目,不能算作学术成果,无法纳入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参与的积极性。

朱旗不由发问:“辞书是大型权威工具书,是见证国家文明水平的载体,在人工智能时代,更是构建大语言模型重要的可靠知识来源,如果编纂者和语料库都青黄不接,文脉该如何传承?”由此,他拟于今年全国两会提出建议,建议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制定科学方法,将个人在集体项目中的贡献进行量化评估,纳入相关评定和考核,由此吸引顶尖年轻学者加入到大型工具书的编纂中来。

深耕一个领域,日拱一卒绵绵用力。这些年,关乎出版业,朱旗提出了不少高质量建议,有力推动了行业发展。去年,经充分调研,他联系16位委员联名提交建议——对所有完成改制的出版企业继续免征所得税,持续用好财税政策杠杆,让出版业拥抱春天。

经由会场热烈讨论,界别委员共同努力,随之形成了一份内容更为扎实的界别提案,并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为出版企业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我们的意见和建议都发挥了作用。有好的想法要敢于提、持续提。”朱旗说。

记者手记:动腿动脑更要动情

很多时候,朱旗只是“听”到了一个线索,便迈开脚步,四处调研求证,接续思考问题。

在一个行业待久了,虽说经验丰富,但履职起来一点也不能“跟着感觉走”,该跑的调研一个接着一个去,该聊的天一个也不落下。也由此“跑”出了出版社的故事,“聊”出了编辑们的心声,也“琢磨”出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期盼。

履职就是学习,在发现问题、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中,为行业发声,为民生代言,动腿,动脑,更要动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