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智能车价格不断下跌给消费者确实带来实惠,但是部分车主在使用智能车两三年后发现质量问题不断,日前分析机构证实了这一问题,指出智能车质量投诉大幅增加,其中车机死机问题已成为增长最快的质量问题之一。



J.D.POWER分析指出2024年的汽车质量报告指出,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质量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娱乐、驾驶辅助等车机应用频繁死机,已严重困扰车主。

导致这部分问题的出现被认为是一些汽车企业将消费级芯片用于汽车上,这些芯片的可靠性较低,性能衰退较快,从而导致汽车使用两三年后就会出现卡顿乃至死机的问题,给车主造成恶劣的体验,甚至可能导致交通事故。

如今的智能车功能极为丰富,提供这些丰富功能的自然是芯片,诸如车上的信息娱乐、驾驶辅助等都需要芯片,汽车行驶中的各种数据同样需要大量芯片,据估计智能汽车的芯片至少在千颗以上,而传统的燃油车只需要300颗芯片左右,大量的芯片采用才能实现车辆的智能化。

大量芯片的采用带来汽车使用的便利,同样也导致汽车成本急剧上升,一些汽车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直接将手机使用的消费芯片用于汽车上,如此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以当下广受欢迎的高端汽车芯片骁龙8295为例,售价超过4000元,而如果用上一代的高端手机芯片骁龙8G2则已低至千元以下,如此用手机芯片可以节省大量成本。



将手机芯片用于汽车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手机芯片往往只要保证两三年的性能就足够了,而汽车芯片需要保证10年以上的性能,而且汽车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汽车芯片的工作环境存在震动、尘埃、夏天过热、冬天冰冷等等,如此将手机芯片用于汽车上,芯片性能衰减很快,还很容易出现损坏。

与此同时,汽车企业为了强调自家汽车的功能丰富性,在汽车中塞入了冰箱、电视等诸多设备,更多设备、功能大幅增加了芯片负荷,这更是让汽车上的芯片不堪重负,进一步导致汽车芯片的运行卡顿,并加速汽车芯片的老化。

业界都清楚手机使用两三年后就容易出现卡顿,而汽车上直接使用手机芯片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卡顿、死机等问题就更容易出现了,汽车可是关乎车主生命安全的产品,可想而知直接将手机芯片用于汽车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如今这些问题开始在部分使用较长时间的智能车上涌现,已给车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从而造成投诉量急剧上升,凸显出这部分汽车企业偷工减料有多严重。

面对质量问题频发的这部分智能汽车,车主欲哭无泪,当初为智能汽车的丰富功能而欣喜,如今却开始为这些车机卡顿、死机烦恼,口口相传之下促使不少消费者重投功能简单的燃油车怀抱,毕竟对于汽车来说,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