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年《哪吒2》上映,就燃起了一股国产动画片的旋风,网友们几乎是看着《哪吒2》的票房节节攀升的。

电影这方面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欧美在挑大梁,国产电影很少有票房超过欧美的片子。



除了电影本身的一些硬伤外,比如很多中国电影确实都很糟糕,烂片。

尤其是这几年疫情,影视界都停工了,没什么好片子出来。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电影的宣发,这件事有多重要,它可以说是和电影质量齐名的一个重要步骤。



这就是好比有千里马,但是也必须得有伯乐,伯乐选出千里马,千里马才是千里马,不然就是普通小马驹子。

《哪吒2》电影的宣发到底怎么样呢?欧美片《阿凡达》怎么又闻着味儿就来了?

132亿神话再次震惊

《哪吒2》宣布要延长上映,一直会到3月底,因为票房说明了一切。

截止到2月22日,132.67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只用一部电影就干到100亿的神话。



所以,《哪吒2》当然要延长上映了,有钱不赚那是真傻,但是,哪吒这波延长上映可不是闹着玩的。

让我们回想一下曾经的《哪吒1》那部片子,2019年《哪吒1》首映狂揽50亿票房,四年后重映还能单日票房破千万。



这是《哪吒1》的神话,但到了《哪吒2》,几乎轻轻松松就超越了。

对的,《哪吒2》目前的票房已经超过哪吒1的一半了,这直接让饺子导演封神了。

这不,网传好莱坞电影听说了中国票房的奇迹后,闻着味儿就来了,他们打算再次重映电影《阿凡达》。



有钱不赚那是真傻,放在中国电影身上,就很契合。

但这话如果放在好莱坞电影身上,就变得非常刺耳和难听了,因为,《阿凡达》这次重映,是第四次了。

《阿凡达》,每当中国电影有个风吹草动,它就来了。



当影迷们还在朋友圈刷屏《哪吒2》的时候,好莱坞那边突然甩出了王炸。

虽然根据报道看来,很多电影院都说还暂且没有接到重映通知,但这波操作也直接让影视圈炸锅了。



有网友吐槽,国产片刚支棱起来的摊子,卡梅隆开着机甲就来掀桌子了?

虽然网友们吵得热火朝天,但是,饺子导演似乎一点都不关心这些。

这个缔造神话的80后导演,本该像所有的导演那样享受无限风光,但是,他却选择闭关。



还有好事的媒体跑去他工作室蹲点,结果被工作人员一句“导演闭关修炼新作品”给挡回来了。

饺子导演自己说的话和工作人员说的话都一模一样,不得不让人感慨,他们是穿一条裤子的吗,怎么口供都对好了。



这要搁以前,谣言肯定满天飞了,因为这也是电影炒作的一部分,但是饺子导演好像用不到这一招。

可这事儿难不倒网友们,有人扒出来猛料了,原来饺子背后站着位影视圈著名的扫地僧,谁呢?

光线传媒掌门人王长田

饺子导演在家啃老三年,想必网友们都听说过了,国产动画在他啃老的时候也是非常艰难的,似乎就等着他来开垦荒地。

动画不同于一般的电影,有真人的电影也许人们会朝着某些明星去贡献票房,但是没有真人的动画电影,只能靠质量了。



质量从哪儿来?保证动画质量的人才从哪儿找?

中国又不像好莱坞那样,有成熟的电影工业,这些问题到底怎么解决?

我们这里就要说到王长田了。

王长田,是中国电影圈最会闷声发大财的大佬。



这个戴着金丝眼镜、总爱把内容为王挂嘴边的山东汉子,手里攥着光线传媒这艘市值200亿的巨轮,却活得像个扫地僧。

王长田平时猫在朝阳区诺金中心56层的办公室里泡茶,但关键时刻出手就是《哪吒》这样的大制作。

一开始王长田是做娱乐新闻起家的,偶然一次参与了电影,没想到赚得盆满钵满。



2012年《泰囧》横空出世,12.67亿票房直接把行业炸懵,当时所有人都在夸徐峥会导戏,却不知道背后站着个赌徒王长田。

因为当时光线顶着压力给这片子投了3000万宣发费,硬是把元旦档冷灶烧成了烈火。

这片子赚得分成,让光线股价三个月暴涨180%,王长田从此在电影圈立起了点金手的人设。



其实王长田最狠的操作,是他在动画赛道的布局。

2015年《大圣归来》爆火那会儿,别的公司忙着抢IP,他却偷偷签下全国70%的动画工作室。

《哪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了王长田的视野,但做动画属实太艰难了,做了五年,公司股价跌去三分之二,股东气得拍桌子。



但王长田却顶着压力把真人电影赚的钱不断输血给动画部门,给《哪吒》砸制作费那是惯常操作

他还搞出个“三不原则”:不催进度、不设KPI、不干预创作。

饺子导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现在回头看,王长田这手棋下得够绝,他让饺子专心搞创作,自己在前台当盾牌,把宣发、资本那些破事全扛了。



所以这种反资本逻辑的操作,硬是熬出了《哪吒1》拿到50亿票房神话、《哪吒2》再次100多亿的接力神话。

不过大佬也有翻车时,2020年押注《姜子牙》对标《哪吒》,结果口碑两极分化,被网友吐槽。



王长田倒是淡定,他说,动画工业化不是请客吃饭,总得交学费,这真是醍醐灌顶。

也不禁让人想起了张国立老师曾经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遭人嫉妒、让人看不起

对比一下质量,《哪吒2》是最新的动画,技术方面首先精细了很多。

可《阿凡达》是13年前的技术,但他看起来也并不落后。



其实有一个行业秘密,今天说给大家听一听,这些年,我们国内的顶级特效公司接好莱坞外包能日进斗金,做自家项目反倒要倒贴钱,为什么?

因为国内没有好故事?但是,是真的没有吗?

当《哪吒2》让人们看到了好故事和好技术的结合,它这么耀眼,它纯国产,纯国产这才是重点。



所以《阿凡达》为什么那么着急要来重映,是怕中国人忘了好莱坞吗?还是怕中国人又一不小心搞出很多部像《哪吒2》那样的好片?

《阿凡达》重映首周要是拿下几个亿票房,相当于吃掉3部中等成本国产片的生存空间了。

好莱坞这波操作,那真是把孙子兵法玩明白了。

挑着国产动画的档期,搬出影史票房冠军来卡位,明摆着要截胡流量嘛。



当年张国立老师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怎么说的呢?“你做的不好让人家看不起,你做得太好就遭人妒忌。”

想必好莱坞现在就是这种复杂的心态,王长田交的学费终于有成果了,好莱坞要不断重映就是结果。



可是这却经历了多少坎坷不平,王长田曾经说,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但搬山不止需要勇气,更要有愚公的耐心。

在中国做电影,光有情怀会饿死,只会算账走不远,唯有把商业嗅觉和产业理想焊在一起,才能熬过寒冬。



饺子导演十年磨一剑的背后,是王长田这样的扫地僧在拼命托举

如果说这是中国一部电影的成功,不如说是整个电影行业的合作。

观众投票的不同

抛开以上一切不说,其实,观众买不买账才是最应该值得分析的地方。

就拿要重映的《阿凡达》和《哪吒2》来做个比较。



一般喜欢《阿凡达》的多是带着孩子的80后,说是带娃重温童年,选《哪吒2》的都以95后为主,很多是二刷三刷的小年轻们。

很多95后就爱看哪吒怼天怼地的劲儿,比那些政治正确的超英片带感,但70后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阿凡达》的3D效果现在看都挺震撼的。

这种代际审美差异,倒是给国产片指了条明路,要么死磕技术追平差距,要么深耕本土文化搞差异化竞争。



这有点像是张艺谋当年拍《英雄》时的处境,既要兼顾海外市场审美,又要守住文化内核。

不同的是,现在要轮到新生代导演面对更残酷的战场了。

张艺谋那个年代没有小视频,而现在的导演面对的是前有流媒体冲击,后有短视频截流,中间还卡着好莱坞大片的降维打击。

但话说回来,危机里总藏着转机。



《哪吒2》饺子导演宣布闭关就是最好的证明,让那些喧扰的声音远离,才是一个无愧于心的真正的创作者。

这场看似偶然的档期撞车,实则是中国电影必经的渡劫时刻,总是要熬过天劫才能脱胎换骨。



国产电影要真正站起来,总得经历几次阿凡达式的暴击。

至于我们观众,与其当嘴强王者,不如多买票支持,电影院的灯光暗下时,好故事自己会说话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