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含预售)荣登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
《哪吒2》凭借1900+特效镜头与4000人团队的极致打磨,成为2025年春节档的“特效天花板”。
2D、3D、IMAX等多种放映版本拓宽了可供选择的范围,它们有哪些区别?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观影体验?
首先需要了解,放映系统里,银幕和放映机是一前一后的两个关键。
人眼的水平视野大约是160-180度,较宽的银幕可以填充观众更多的视野,让人忘记银幕边缘的存在,从而提升观影的沉浸感。
大银幕,需要搭配好的画质,而放映画质如何,取决于影厅后方的放映机。
数字放映机的发展推动了分辨率、帧率、亮度、对比度、3D效果等一系列技术指标的变革。2D、3D、IMAX电影也有相应的具体配置。
2D:基础但精准的画面呈现
2D电影是最传统的电影放映格式,它使用平面影像来呈现影片内容。在放映过程中,电影影像通过投影机(通常为数字投影)从数字源(如DCP格式)或胶片传送到银幕。
由于只呈现一个平面画面,没有深度信息,2D不需要使用任何立体效果的技术。没有立体效果干扰,2D电影的色彩和细节往往较为清晰。其直接通过肉眼观看的特性也使得2D电影的观影体验更加轻松,特别适合长时间观看。
3D:为你创造“虚拟”空间
人类的双眼在观察物体时的角度略有差异,大脑通过比较和分析这种“视差”就能感知到物体的远近、深度,即“立体感”。
3D电影正是利用了双眼视差的原理,通过向左右眼分别投射不同的图像,来模拟人眼看到的深度效果。
最常见的3D技术包括偏振光(通过特殊眼镜分离左右眼图像)和快门眼镜技术(通过快速切换眼镜的遮光状态来分别显示左右眼的画面)。观看3D电影时需要佩戴特殊的眼镜,通过硬件来实现立体感。
图片来源:dpreview.com
3D技术通过左右眼视差的模拟,让画面中的物体似乎具备了厚度与深度,能让观众仿佛置身“虚拟”空间,大幅提升观影沉浸感。
有时候感觉看了“假3D”?
同样是标了“3D”的电影,为什么会觉得有些3D电影仿佛是只有字幕立体的“假3D”?
其实,实现3D效果有两种方式。所谓“真3D”需使用双镜头3D摄影机实拍,通过调节像差实现立体效果;而“假3D”(后期转制)是后期转制而成,将2D素材通过软件模拟视差。
一般情况下,“真3D”和转制3D电影在效果方面还是有些区别,后者很多地方无法实现3D效果,而且画面偏暗。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2D电影都适合转制成3D版本。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非原生3D制作的电影,不如2D观影更舒适。
IMAX:身临其境的极致体验
IMAX可以说是电影技术的“巅峰”,它不仅提供了更大的银幕、更加高清的画质,还通过全方位的声效与画面优化,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沉浸式体验。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IMAX的特色是超大银幕和IMAX摄影机专门拍摄,能让观众看到比普通银幕多约26%~40%的画面,几乎能填满观众的整个视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数字IMAX,效果最好的是激光IMAX。
IMAX使用的投影机和屏幕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显示出比常规电影更加细腻的画面,在亮度上也远高于标准投影,能够保证画面在大银幕上依然保持清晰、锐利。
IMAX放映厅的声学和几何设计
图片来源:imax.com
IMAX影院的座椅、屏幕和音响布局都经过专门设计,能够提供更精准的声音定位和震撼的低音效果。此外,IMAX还对声音系统进行了优化,使用定制化的环绕声技术。
画面和声音都是影响观影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相较普通影厅,IMAX影院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感受的全面提升。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转载自:数字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