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位细心的话会发现,现在大部分三四十万的新能源车,车屁股上都是贴着汉字标,反倒是十万出头的合资车还在用英文标。

最近尊界S800这辆百万豪车更绝,直接在车位左边标着“江淮”,右边写着“尊界S800”,中间还夹着串英文MAEXTRO。有人就纳闷了:这么贵的车为啥不把“江淮”换成洋气的”JIANG HUAI“,这不是自降身价吗?



其实这事儿得往前倒二十年看。那时候国产车质量确实不行,开两年就浑身异响,车标用汉字看着就土气。所以后来大家学聪明了,甭管什么牌子,先整串英文字母糊上去。

最夸张的时候,有家车企把"众泰"翻译成ZOTYE,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意大利跑车。可现在时代变了,你看比亚迪的汉字标在德国卖得比当地车还贵,小米SU7方向盘上那个小米标亮起来,比奔驰的三叉星还晃眼。



江淮汽车官网上说得明白,尊界S800是他们和华为联手搞的头号工程。这车装的是途灵龙行平台,能上900伏高压,电池包有五层防护,智能驾驶系统带4个激光雷达。

说实话,这些技术参数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比迈巴赫的V12发动机更有科技含量。这时候再藏着掖着不敢亮中文标,就像穿西装打领带却把裤腰提到胸口——没必要。

有个在4S店干过的朋友跟我说过实话。前些年他们卖国产车,最怕客户问车标啥意思,因为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现在倒好,来看尊界S800的老板们反而觉得江淮俩字实在,不像那些花里胡哨的洋名儿听着虚。



特别是听说这车在工厂里用1500台机器人造出来的,质量控制点超过2.5万个,人家更觉得汉字标代表着靠谱。

比亚迪就是个活例子。他们最早在车上用中文按键被笑话成土包,结果现在秦唐汉这些字标成了文化招牌。听说有老外买了比亚迪唐,特意不抠掉唐字标,觉得比BYD的字母标更有东方神秘感。



江淮这次在尊界S800上坚持用汉字,估计也是看准了这个趋势——以后车标带汉字的才是真高端,就像瑞士手表非得刻上“Swiss Made”才值钱。

再说说那串英文MAEXTRO。懂行的都知道,这其实是意大利语"大师"的变体,跟车头的钻石切割标搭配着看,明显是既要国际范儿又要中国根。



就像故宫文创产品既有汉字又有英文介绍,看着反而比纯洋货更有档次。尊界S800敢把江淮和MAEXTRO放一块,摆明了是说:咱这车既有国际大牌的派头,又有中国制造的底气。

其实车企现在聪明得很。你看小米造车非要叫SU7不叫小米汽车,那是品牌刚起步需要镀金。等做到尊界S800这个级别,反而大大方方亮出江淮招牌。这就跟人穿衣服一个道理,刚进城打工的喜欢买假名牌,真成了大老板就爱穿订制中山装。说到底,自信都是实力撑起来的。



从国家层面看更明显。十年前中国往国外卖衬衫袜子,包装上不印英文没人要。现在高铁、核电设备出口,哪个不是带着汉字标识出去的?汽车产业更是这样,德国人买尊界S800要是看见JIANG HUAI,估计还得查手机翻译,不如直接看江淮明白。等哪天老外学会认这几个汉字,咱们的文化输出才算真到位。

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车企都敢这么玩。有些新势力品牌到现在车标还是拼音缩写,生怕别人知道是中国牌子。可你看华为跟江淮合作的这个尊界S800,预售48小时就被订出去2108台,买主可都是见过世面的主。这说明啥?只要东西够硬,汉字标反而成了加分项。



当然也有人担心,江淮以前主要造货车,突然搞百万豪车会不会撑不起场子。这就多虑了。当年丰田造雷克萨斯之前也就是个卖家用车的,现在谁敢说雷克萨斯不如BBA?

江淮这次押上全部家当,跟华为弄出32个传感器的L3智驾,建了年产千亿的超级工厂,明显是准备打个翻身仗。



说到底,车标用不用汉字就是个信心问题。二十年前我们用英文标是不得已,现在继续用就是没出息,尊界S800这波操作给国产车开了个好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