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1.7亿农村老人的月均养老金只有223元。这个数字,让人心头一阵阵收紧:他们的晚年生活,该何去何从?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一次访谈中,深刻剖析了中国养老体系的内部差距,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他说:“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发展默默奉献的农村老人,他们的养老金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陆挺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养老改革的警钟。
看到这个消息,心里确实不是滋味。
陆挺说,7%的群体每月的养老金有6000多元人民币,这部分都是机关干部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38%的群体每月养老金有2000多元,这部分都是各地的企退职工;55%的城乡居民,尤其是1.71亿农村老人,每个月的平均养老金只有扎心的223元,这让3亿农民工未来肩负着沉重的养老负担。
223元/月的养老金是一个什么概念?只有38%的群体的十分之一,每天只能花7块钱,一个月下来如果没有儿女补给,生活费都根本不够。这样怎么能促进农民消费?
因此,我们在讲“银发经济”,不能只让城市高养老金的老年人来消费,也要推动农村老人消费,他们也有消费欲望。
但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退休金很低,所以提高农民的养老金确实是当务之急。
如果农民的养老金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那带动的农村消费肯定会大大提高。
首先先会提升家电的需求,尤其是空调,彩电,洗衣机,冰箱。
其次电动汽车这些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会大幅提升。
第三是激活到电子消费品市场,比如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按摩器材等。
农村消费市场真的激发起来了,那可是潜力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