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新闻网2月22日讯(通讯员 黄红斌)近日,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病医学中心-肝胆胰脾外一科喜讯连连。1月3日,湖南省卫健委对2024年芙蓉计划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进行入选公示完毕,株洲地区仅2人入选,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一科谢智钦博士入选青年骨干人才。

湖南省卫健委高层次人才入选条件极为严格,青年骨干人才要求6项高标准条件(涵盖临床业务水平、科研项目、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科研论文、专利及转化、新技术开展、省级荣誉等)至少达到4项,且达到后还要在全省进行遴选,每年不超过100人。本次谢智钦博士的入选,填补了株洲市普通外科学在省卫健系统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空白,充分体现了消化病医学中心融合发展的优势,也将进一步激励消化病医学中心全体医务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热情,为争创一流消化病诊疗及创新中心而不懈努力。

下一步,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病医学中心-肝胆胰脾外一科将严格落实湖南省卫健委的文件要求,全面支持入选人才的临床、科研、教学综合发展,进一步完善科创平台并投入经费支持人才开展医教研工作,及时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发展需求,争取获得更多人才支持计划及科研成果。

2月7日,谢智钦博士主持的项目《HBx通过上调DTL表达介导ZEB2-SOX2通路激活从而增强乙肝相关肝癌干性的机制研究》获得2025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这是谢智钦博士主持的第二个省自然项目,也是肝癌研究方向的持续探索。

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所涉及的发病机制仍远未阐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乃至全球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HBV后诱导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机制未明,现今临床上无有效的干预策略能彻底阻断乙肝患者发生癌变。申请人前期研究发现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表达是调控肝前体细胞干性并促进肝癌发生的重要步骤。前期预实验发现,E3泛素蛋白连接酶同源物(DTL)在HBV感染后的HCC组织中上调,并通过增加肝癌细胞干性促进HCC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将从临床深入基础进行研究在HBV感染后HCC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机制,为防治HBV相关HCC发生发展提供更多证据参考。

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病医学中心-肝胆胰脾外一科谢智钦副研究员团队,一直致力于探索肝癌发生发展的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围绕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癌前体细胞、氧化应激通路、靶向耐药及免疫微环境调控机制展开了系列研究,先后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Cell Death & Disease、Cancer Letters、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Cancer Medicine、中国肿瘤等发表了多篇研究成果,并获得1项相关专利授权。2024年2月7日,谢智钦博士为主的科研团队凭借《Sirt1-Sox2 信号通路介导辣椒素抑制肝前体细胞干性进而抑制肝癌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成功斩获株洲市第三届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此次省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既是对谢智钦博士团队的肯定,也是对消化病医学中心-肝胆胰脾外科唐才喜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肝癌防治工作的鼓励,株洲市中心医院将继续深入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支持年轻人才创新发展,尤其为精准指导肝癌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最终造福于广大肝病患者。


2月11日,唐才喜教授、谢智钦博士共同申请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本次授权的发明专利,是唐才喜教授团队创新的缝针穿刺胆管切开法。该方法自2006年由唐才喜教授提出后,便广受省内专家好评及应用。2015年,谢智钦博士加入团队后,与唐教授反复探讨并改良已有器械。此次授权,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我院医疗器械创新的肯定,实现了株洲市普通外科学界医疗器械创新的重大突破,为消化病医学中心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发展注入了“自研芯”。

一审:曾辉

二审:彭景

三审:刘丽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