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环保公益纪实节目《一路前行》第二季正在东方卫视热播。开播以来,大众跟随胡歌刘涛陈龙刘诗诗袁弘、林一、王昱珩、胡冰卿、韩李李以及“科普向导”张辰亮等环保行动者的足迹,见证一个个守护自然的动人故事。

节目以藏狐、水獭、布氏鲸、无刺蜂等珍稀物种为线索,串联起高原、海岛、雨林等多元生态场景,展现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壮丽画卷。截至目前,该节目CVB收视连续7周位居卫视专题节目第一,CSM35城收视0.72;在观众构成上,15-34岁年轻观众比例超30%,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占比超43%。“胡歌陈龙小亮寻找消失的獭”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


演员胡歌

作为两季《一路前行》的发起人,演员胡歌近几年看到,环保主力军正变得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化。因此在筹备第二季时,他主动联系了科普UP主“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即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通过邀请科普博主的加盟,让本季《一路前行》更显年轻化。

从藏狐的隐秘行踪到布氏鲸的尾波踪迹,节目以“科学+艺术”的叙事手法,将观众带入自然生灵的生存现场。在青海省玉树的嘉塘草原,“网红动物”藏狐的灵动身影揭开了其作为“伞护种”的生态价值;在浙江金塘岛,胡歌、陈龙、刘诗诗跟随生态组织寻迹水獭,发现了发达工业体系和野生水獭共存的秘密;在广西北海涠洲岛,环保行动者们记录下五彩珊瑚的“退化危机”,在出海观测布氏鲸的旅程中体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在涠洲岛,我第一次知道鲸鱼可以在海面上踩出‘脚印’。人踩脚印是往下踩,鲸鱼生活在我们下面的次元,所以是往上踩,想想真奇妙。”张辰亮说。


节目剧照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的夜观探秘之旅中,胡歌等人还偶遇了雨林中的巨拟叶螽、丽棘蜥等罕见物种,震撼于雨林生态的复杂与瑰丽。“热带植物园有一种很神奇的气场,我们每个人越往雨林里走,身体里的孩子气就越盛。看到神奇物种之后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就一股脑地全说了出来,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好像都会做回孩子,眼睛里都闪着好奇、探索的光。”胡歌说,“换一个视角、换一个距离去观察惯常认知下的东西,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美。”这种对自然之美的全新认知,最终也将召唤出公众践行环保理念的行动本能。

年轻的环保主力军也是本季节目关注的重点。跟随镜头,大众得以看到不同的科研工作所从事的工作与价值。嘉塘工作站的环保工作者,通过监测藏野驴等动物的数量和食谱来评估草原生态健康;中国农大的李彦明教授在涠洲岛推广了“肉夹馍堆肥法”,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实现零废弃和良性循环;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标本修复师杨颖数十年如一日修复虫蛀标本,热带森林生态重点实验室化学生态研究组研究员汪正威则为无刺蜂打造了“理想花园”。


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左)与演员陈龙(右)

节目组介绍,除了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外,《一路前行》第二季也记录了一些朴实无华的环保守护者的身影,“比如涠洲岛环岛咖啡馆的店主,推出‘凭2.5kg垃圾换一杯咖啡’的活动,鼓励游客和居民参与海滩垃圾清理,亦或是生态艺术家用画笔记录下自然之美,为自然科普事业贡献艺术能量,这些环保爱好者用各自擅长的方式践行着环保理念,他们的出现则让环保落地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

在胡歌看来,践行环保理念不是“自找麻烦”,也不应该被视为一种负担,环保可以融入方方面面。“它可以是一门生意、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它甚至可以是一种时尚,如果你是一个对环境友好的人,这就是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

原标题:《一路前行》第二季热播,胡歌:环保是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

栏目主编:李君娜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