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发布了一份备忘录,要求五角大楼和美国军方高层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削减8%的国防预算。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关注,然而,细究这份备忘录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削减”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调整,而非真正的“收缩”。



海格塞斯发布的这份备忘录,明确列出了17个不受削减影响的领域,包括核武器现代化、导弹防御系统、无人机采购以及印太司令部的军事建设项目。

这意味着,削减的重点并非核心军事能力,而是无关紧要的人事职位等“低优先级”项目。特朗普政府准备将矛头对准我国,至于太平洋地区的美军,恐怕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特朗普政府削减下来的资金,将被用于“新优先事项”,例如“美国铁穹防御系统”。该项目明年的预算可能高达500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的新型防空方案,旨在应对我军日益增强的“导弹威胁”。这一系统不仅将部署在美国本土,还可能扩展到美国亚太盟国,形成对我国的多层防御网络

可以说,美国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预算方案,实际上是在优化资源配置,而非削弱军力。海格塞斯在备忘录中强调,要“优先考虑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建设项目”,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依然将我国视为“主要对手”。



除此以外,海格塞斯的备忘录明确指出,印太司令部的资金支持将被保留,甚至可能增加。由此可见,军费削减8%更像是一个幌子,其真实目的是通过“瘦身”实现“强身”,集中资源应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

近年来,美国在关岛、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基地不断扩建,未来还可能进一步增加装备部署。这些基地不仅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支点,也被美国视为遏制中国“区域拒止”能力的关键。

总的来看,除了升级导弹防御系统之外,特朗普政府还有两个军事重点,分别为核武器现代化、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加强军事合作。

特朗普政府的“新优先事项”,实际上是将“全球部署军力”转化为“印太优先”。不过,特朗普的这一举动,也引发了盟友们的担忧。

欧洲国家认为,欧洲司令部未被列入“豁免削减”名单,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减少对欧洲的军事支持。

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则对特朗普的“印太优先”政策表示欢迎,但它们也担心,美国是否会长期保持对这一地区的投入,会不会把它们推到与中国对抗的第一线。



对于特朗普政府的军事行动,我国已多次强调,美国的军事扩张,是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威胁,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

可以看到,特朗普政府的军费削减计划,表面上是一场“瘦身”行动,实则是为了集中力量应对我国。然而,美国的工业已经极大地衰落。特朗普能否实现自己的野心,还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