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太空军基地传来一声巨响,一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点火升空,向太平洋靶场飞去。

这一试射任务的时间点极其微妙——此时恰逢特朗普政府上台满一个月,同时也是美俄利雅得和谈结束的第二天。更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在同日向中方发出访问邀请。



2月18日,美俄两国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结束了为期三天的会谈。双方同意推动外交关系正常化,并成立高层团队致力于解决乌克兰冲突。

在谈判期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直言“美国威慑政策已失败”。一些俄罗斯人士对会谈结果感到欣喜,他们认为美国开始认真听取俄方立场。

此次谈判的成果包括恢复互派大使、探讨北极地区经济合作等,但乌克兰问题仍是核心矛盾。不过,俄罗斯要求北约停止对乌军事援助,而美国则试图通过直接对话推动停火,这一背景为次日美国的导弹试射埋下了伏笔。

就在利雅得会谈结束的第二天,美国空军试射了“民兵3”洲际导弹。这是美国现役唯一的陆基核力量,射程超1.2万公里,可携带多枚核弹头。

美军强调此次试射“验证核威慑可靠性”,但显然,试射既是对俄的武力警示,也是为特朗普政府下一步行动增加的筹码。



试射当天,特朗普向中方发出访问邀请。这一“胡萝卜加大棒”策略耐人寻味。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展示核力量对我国“秀肌肉”;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又希望“拉拢”我国,在经贸、朝核等问题上“进行合作”。此前,我国商务部已就美国加征关税提出严重关切,并致信美国新任商务部长,强调“反对单边制裁”。

我国不会关税问题上对特朗普政府做出妥协,至于朝核问题,恐怕也不会任由特朗普政府说了算。在此之前,美军多次试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的理由,就包括加强对朝鲜的威慑。

如果特朗普政府无法缓和与朝鲜之间的关系,其就无法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应对我国身上。当前,我国尚未回应特朗普的访美邀请,而是把更多的力量,放在了发展自身上。毕竟,美国能听懂的唯一一种语言,就是实力。

可以看到,从利雅得谈判桌到范登堡导弹发射场,再到特朗普对我国发出的“请柬”,美国政府的策略充满了算计,其既想通过武力威慑维护霸权,又试图以利益交换分化对手。

然而,特朗普政府也需要注意这一系列手段的影响。美国想通过秀“核肌肉”来促使自己实现目的,但这在我国面前,不会起效果;



与此同时,美国对俄态度大幅反转,宁愿得罪欧洲盟友,也要和普京站在同一战线,这可能会导致盟友离心;

至于特朗普精心筹备的关税战,过往事实已经证明,美国的这一策略终将会反噬到自身,最终买单的人将会是美国民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