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1886年勒贝尔步枪(Fusil Lebel Mle 1886)在军用步枪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无烟火药的制式步枪,且在其服役生涯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便在后来的MAS 36步枪被采用后,勒贝尔步枪仍在军队中长期存在。
但是,勒贝尔步枪的名称并没有与其真正的设计师产生直接关联。
首先,值得回顾的是在法国两种不同的步枪并存的时期。1884年之前,法国步兵使用的是单发栓动步枪——格拉斯1874型步枪,而法国海军则采用了格拉斯 - 克罗帕切克 1878 型步枪,后者配备了一个下挂式管状弹匣。两款步枪均使用的是11毫米的格拉烟火药子弹。根据当时的标准,这种子弹已经非常过时——是没有弹头包裹的铅子弹,并用蜡纸包裹在弹壳内,同时弹药的装填方式也是通过涂油的羊毛塞子。
显然,格拉斯步枪已经无法满足法国军队的需求,尤其是在普法战争(1870-1871年)后,法国渴望复仇的情绪在军队中愈发高涨。然而,此时德国已经装备了8发装弹匣的毛瑟M71/84型步枪,而法国的步枪设计显然已经落后。
最终,法国决定采用格拉斯 - 克罗帕切克步枪,并将其命名为“步兵步枪Mle 1884”。
然而,真正的变革出现在1886年。当时,法国化学家波尔·维耶尔发明了Poudre B(B 型火药)——一种可以在枪械中实际使用的无烟火药,这一发明让步兵武器的设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新的子弹技术也应运而生,采用了弹头包裹物的设计,使得较小口径的子弹能够以更高的速度飞行,拥有更远的射程和更精准的轨迹。
此时,时任法国军事部长的布朗热将军(Boulangisme)介入,并直接命令开始研发适配新型无烟火药的步枪。格拉-克罗帕切克步枪随即被修改为新的Mle 1886步枪。
这项工作由包括格拉上校、朱尔·邦内、埃蒂安·德萨利耶、阿尔贝·克洛兹、路易·韦尔登等人在内的团队负责。他们对步枪的改进包括设计了新的闭锁机构、优化了下挂式弹匣和弹药供给系统。而步枪的子弹则由尼古拉·勒贝尔(Nicolas Lebel)设计,他创造了为新型无烟火药设计的子弹,并将其命名为Balle M(M型子弹)。最终,这款步枪和子弹合起来被称为“勒贝尔步枪”。
然而,步枪的真正设计并没有直接与勒贝尔相关,尽管这款步枪被称为“勒贝尔步枪”,并且它的开发几乎与勒贝尔无关。直到1901年,法国改用Balle D型子弹(由德萨利耶上校于1898年设计),而勒贝尔的名字几乎与步枪的设计完全无关。
到1886年,基于“勒贝尔子弹”的步枪已经完成金属样机并进行了试验,正式命名为Mle 1886。然而,随着“勒贝尔”子弹的出现,步枪的名字逐渐从其设计师的名字转向了步枪本身,尽管尼古拉·勒贝尔对步枪的实际设计贡献非常有限。特别是随着1901年采用了由德扎吕(Desaleux)上校设计的Balle D子弹后,勒贝尔对这款步枪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消失了。
这种步枪于 1887 年匆忙投入生产,成为历史上第一种大规模使用无烟火药弹药的步枪。它配备的是八发弹仓,但实际上可装九发子弹,因为士兵在装填完弹仓后,可以将第九发子弹置于枪膛上,然后关闭枪机,就能立即将这发子弹送入弹膛(如果双手足够灵活,甚至可以将第十发子弹装入弹仓,同时把枪膛上的子弹向下按压,这样在关闭枪机时,枪机就不会挂住这发子弹)。士兵可以…… 但这是不被允许的。
而此时,步枪的“法国特色”就显现出来了。虽然当时的设计师们在开发这款多发步枪时,仍然不得不遵循过时的军规,特别是“格拉斯”步枪时代的规定。步枪没有安全装置,因为根据军规,步枪只应该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携带,而只有在需要时才可以装填子弹。如果枪膛中有子弹,步枪的击针会直接接触到火帽,若步枪发生意外跌落,便有可能发生走火。不过,这还不算最糟糕的,设计中还加入了一个弹匣隔离器,可以将步枪变为单发的。
“扳机护圈前的阻断器拨杆”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你可能不敢相信,但根据当时军官的看法,法国士兵应该像使用“格拉”单发步枪一样,将子弹一发一发地装入步枪膛内,而弹匣应该“仅在极端情况下”才可以解锁,以“避免浪费子弹”。如果法国士兵带着这种步枪去向德国人复仇,假如他们在德国还使用黑火药武器的话,可能会发现老式的“毛瑟”步枪根本不容忽视,但这一切代价可能是士兵们的生命,因为当时德意志帝国军队的军规里可没有这么荒谬的要求。
快速的换装也说明了这种急切的需求——这款步枪在1889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生产,法国的三大军械库——沙特尔、圣艾蒂安和蒂勒,日夜加班工作。不过,德国人也没有闲着,早在1888年他们就已经将M/88子弹投入使用(即大家熟知的“毛瑟”7.92×57弹,这一弹种至今仍在使用),并配套了Gewehr 1888步枪。
虽然法国步枪采用的与“曼利夏”步枪类似的弹夹容量较小,但德国士兵可以非常迅速地更换弹匣,而法国士兵则需要逐一填装子弹。
尽管如此,法国在1893年对其步枪进行了改进,加强了机匣的结构,防止火药气体泄漏到射手面前,并且终于加入了一个安全击发装置,同时重新设计了照门的固定方式等。改进后的步枪被称为Mle 1886 M93。
1893 年的枪机型号 —— 可以清楚地看到保险击发装置卡扣的存在。
至于高弹道子弹的开发,它本应再次让法国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问题进展缓慢。问题很明显——新型尖头子弹容易在装填过程中引发子弹间的撞击,从而导致弹药不稳定。于是,设计师们采取了一个简单却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加厚了火帽,并在弹壳底部做了一个环形凹槽,子弹装入弹匣时,下一发子弹的尖头可以滑过凹槽而不会碰到火帽。这个解决方案非常有效,从1901年起再也没有发生过因撞击引发的走火事件。
他们增加了火帽的厚度,并在弹壳底部做了一个环形凹槽,这样在装填弹匣时,下一颗子弹的尖头会滑入凹槽,不会碰到火帽。这个解决方案非常有效:从1901年开始,步枪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惯性撞击导致的走火现象。
接下来的改进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当时法国和德国终于迎头碰上。1915年,法国开始生产VB(Viven-Bessieres)式榴弹发射器。使用这种发射器时,不需要使用空包弹,榴弹直接由实弹发射。这是通过在榴弹内部设置一个中央通道实现的。当子弹击中这个通道时,会暂时封住通道,使火药气体将榴弹推出。当榴弹从通道中飞出时,通道末端的击针打击火帽,引发点燃引信。
使用这种发射器时,不需要使用空包弹,榴弹直接用实弹发射。这是通过在榴弹内部设置一个中央通道来实现的。子弹进入通道后,会暂时封住通道,迫使火药气体将榴弹推出。榴弹在离开通道时,会击打到击针(击针由弯曲的钢片组成,钢片上有压制的“打击点”),这时击针会引发火帽,点燃引信。
几乎在同一时期,法国开始基于从量产步枪中挑选出来的枪支,制造“狙击版”。在枪机左侧安装了一个支架,用于固定三倍放大瞄准镜(APX)。
然而,到了战争结束时,人们已经清楚认识到这款步枪已经过时,且“勒贝尔”弹药决定被更先进的7.5×57毫米弹药所替代(几年后,这一型号又被7.5×54毫米弹药取代)。一些步枪经过了重大改进(Mle M1886 M93 M27版本):更换了枪管和枪机部件,新的不可拆卸盒式弹匣被安装在枪机盒内,用以装载新型弹药,原本的下挂弹匣被移除。
然而,在转换为7.5×54毫米弹药后,这个项目就被终止了,不再对步枪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