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现在是什么味道?一边是冲突不断,风高浪急,另一边,不少国家还在默默寻找真实的合作与共识。

在这片乱象中,总有人能传递点难得的“稳定感”,而这一次,焦点落在了南非的G20外长会上,中国外长王毅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一场会谈,成为整个峰会期间耐人寻味的存在。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寒暄,而是一场“释放信号”的大戏,中俄关系依旧稳得不能再稳,且双方有心、有意乘着这股东风,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力!“无论形势如何演变,中俄友好的根基牢不可破”听听这句话,多么硬气。

有腔调,有底气,这是王毅外长在会谈中给出的中俄关系最深刻的定义,这话没有堆砌任何多余的外交辞令,而是直奔主题,向全世界宣告,不管风怎么吹,局势怎么变,中俄关系屹立不倒!这无疑是一次“硬核”发声,也是一次对外发出的战略宣言。



为什么要强调“无论形势如何演变”?这背后是一整盘大棋,特朗普时代的遗留问题,美俄纠葛不断的对抗拉锯,全球地缘格局重新洗牌的激变……这些不确定性随时可能掀起新的巨浪,在这种背景下,中俄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撼动,反倒以更高的默契牵手同行。

换句话说,这已经不是啥简单的“友谊”,而是带着未来感的“战略协作”,中俄关系的底气从哪里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牢固来自双方能够相互“撑场面”的默契,无论是在人前还是背后。



政治互信、经济协作、国际事务的紧密配合,三管齐下,中俄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伙伴”关系,而是一种共布局、齐抗压的相互倚重,甚至可以这么说,两国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不确定性中的“稳定锚”,为多边合作提供了强力支撑。

当然,这次会谈中绕不过去的一个核心议题,依然是乌克兰危机,这已经成为全球外交绕不开的大火坑,谁都盯着看,而拉夫罗夫的表现没拖泥带水,直接亮出了俄方的立场,他明确表态,俄方更关注解决这场危机的“根源问题”。



这话看似轻描淡写,却透露出一种稳中带狠的意味,俄方认为问题从来不是表面上的冲突,而源于深层次的利益矛盾,如果不碰“问题根源”,这场危机怎么可能终结?不仅如此,拉夫罗夫还进一步通报了美俄谈判的动态,并重申普京之前的承诺,俄方会及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分享谈判成果。

这背后的含义耐人寻味,一方面,俄方将中俄关系作为传递核心信息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也显然在为两国的进一步协作搭建一个沟通的稳固框架,这种“全透明”态度,说明了俄方对中方高度的信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浓浓的“求合作”之意。



更重要的信息是,拉夫罗夫在会谈中并没有单纯地谈“中俄友好”,还特意提到了巴西等国共同建立的“和平之友”小组,以及希望加强“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从中可以看出,俄方越来越重视建立在中俄主导下的新型国际影响力,希望用一场区域联动构建对抗西方话语权的平衡机制。

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毕竟,谁能更有分量地调和南方国家与全球治理体系?没有中国,显然玩不转,对于中方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次彰显实力的机会?王毅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就已多次强调,中国会坚定支持所有客观公正的和平努力,并联合“全球南方”国家发出更理性的声音。



言下之意,中国不会在这些重大国际议题中缺席,甚至将在不表明偏袒的同时,通过“协调话语权”继续扩大自身影响力,这种操作,不得不说有深度也有章法,如果说现实问题让两国关系更有立足点,那对历史共同记忆的挖掘则是加固这种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维度。

这次会谈中,王毅和拉夫罗夫特别提到了合作纪念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计划,拉夫罗夫透露,中方元首将在5月赴俄参加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活动,而普京也将在下半年访问中国,参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仪式,这种“你来我往”的安排,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很简单,这绝不是简单的历史仪式,而是表明中俄愿意借助共同的历史记忆,让当下的合作显得更有层次、更重情义,通过纪念历史,两国在全球现有政治生态中重新塑造“战友”形象,同时也向外界强调,我们早已从过去绝境中破局而出,如今合作的根基比历史还厚实。

无论对于两国国内的民众,还是国际社会,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心连心”外交,讲到这里,怎么能不提美国呢?有趣的是,这次G20外长会上,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根本没参加,这空位怎么来的?



按照美国的说法,大概就是“自由放弃”吧,要么是和南非关系闹僵,要么就是想借机表达对多边主义的冷漠态度,不过,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美国缺席的真正原因,少不了和当前中美对话条件的不成熟,以及鲁比奥仍在中国制裁名单上的尴尬背景有关。

但无论如何,美国不来,反倒让这次峰会少了点“杂音”,更多了一些实际讨论,挺有意思,特朗普曾怼天怼地,说要把G20变成G19,但世事难料,如今特朗普的“种子”开花结果,G20或许真的加速了分化,不过没人想少的那个“1”是俄罗斯,而可能是“燃眉中”的美国。



某种程度上,美国强硬的缺席姿态反而为中俄的“加速协作”埋下了更多动力,别小看这次G20上的中俄会谈,它背后有深!意!重!重,无论是王毅“根基牢不可破”的硬核表态,还是拉夫罗夫带来的乌克兰局势解码,甚至于双边纪念活动的历史深度讲述,都意味着中俄这一双重枢纽的战略潜力正在进一步释放。

更别提双方对“全球南方”群体声量的倾注,这是一场对未来的布局,更是一场对体系失衡的再均衡尝试,当然,国际局势如此汹涌,现实从来不允许善良的幻想,中俄面临的挑战既有来自外部的强压,也有内部呼唤更大突破的战术需求。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场重要会谈的打开方式,本质上都在为这些复杂议题寻找落地的变量,如果说旧秩序摇摇欲坠,那么中俄毫无疑问正依靠这种默契,为自己和整个格局,挑战一个全新的可能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