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以及不绝于耳的喝彩,渝派大剧、以舞蹈演绎大足石刻文化的舞剧《天下大足》,在重庆大剧院成功完成了首轮全国巡演的首站演出。
这部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舞剧,以舞蹈语言重构千年石窟艺术的肌理,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艺术表演。
舞剧《天下大足》开票以来,热度不断攀升,更是出现开票即售罄、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该剧何以吸引观众,备受欢迎?舞剧的艺术力量又从何而来?
聚焦劳动者本身的美感
大幕缓缓拉开,伴随着音乐的轻柔响起与灯光的渐次明亮,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南宋川渝生活图景徐徐展开。
“叮叮当——叮叮当”舞台上,演员们手握锤子、凿子,用刚健有力的舞姿,向观众展现着千年前热火朝天的开凿场景。
舞剧《天下大足》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舞剧故事以少年小福的视角,讲述人间小满的“喜”与人生无常的“悲”,以此致敬每一位平凡的匠人。
中国古代的石窟作品鲜少留有镌刻者的姓名,但在大足石刻,却有数十位创造者的姓名与他们的杰作长伴千年。这些创造者都是最平凡的百姓,在无常的命运中,用创造了“人间小满”的双手,凿刻出崖壁对“天下大足”的守护。
“致敬平凡的工匠,也铭记他们的不凡经历。”舞剧《天下大足》总编导张雅琦介绍,舞剧的编排在致敬大国工匠的同时,也将千百年前的生活画卷铺陈在舞台之上。
舞“活”石窟瑰宝
在舞剧《天下大足》里,大足石刻的元素丰富,各色形象跃然而出。舞台以巨型投影幕布为背景,光影交错间,大足石刻中的媚态观音、水月观音、志公和尚、吹笛女、养鸡女、牧牛图、沽酒女等形象,都在剧中得以艺术还原,实现让造像走下崖壁,走上舞台。
舞剧《天下大足》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舞台上,演员们以刚柔并济的舞姿演绎石刻背后的平凡工匠故事。张翰、孟庆旸等领衔舞者以高难度动作展现凿石开山的艰辛。群舞段落中,演员们以流动的肢体语言模拟石刻线条的韵律,舞“活”了石窟艺术瑰宝。
“通过聚焦于大足石刻雕刻工匠的故事,展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天下大足’理想社会的渴望。用100分钟时长的舞剧浓缩演绎大足石刻400余年的开凿历史。”舞剧《天下大足》总编导刘翠介绍,该剧通过十个篇章,生动再现大足石刻群的壮丽景象,既有开凿过程的艰辛与师徒间的深厚情谊,也有烟火人间的幸福美满和田园生活的唯美画卷。
舞剧《天下大足》剧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
“游子”回乡 接受“面试”
谈及此次巡演,舞剧《天下大足》总编导张雅琦直言,该舞剧21日至23日将连续演出三天,“游子”回乡,就要接受家乡人的检验了。
检验结果如何?观众的反应就是答卷。
“抢票太不容易了,我们宿舍四个人就只有我抢到了,看完以后觉得我来太值了,值得二看、三看……”还在读大学的傅骏廉说,此前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就让他萌生了一定要去大足石刻看看的计划,“今天看完舞剧,我决定下个周末就出发”。
“作为大足人的我倍感自豪,没想到这个舞剧给我这么大的震撼,希望《天下大足》走遍天下。”今年65岁的苏潭观看完舞剧后感慨不已,直呼“看不够!”
“除了故事情节、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舞台后上方有一面巨大的镜子。”散场后,舞台舞美设计也备受观众好评。
舞剧《天下大足》舞美设计高广建介绍,这样的设计透过镜面投影,使得小小舞台之上“攀登感”跃然而出。它同时也映照出佛教中照见自己,照见众生这样的一个理念,透过这个镜子,观众也成了舞剧的一部分。
剧场内的舞剧演出精彩纷呈,给观众新体验;剧场外的文化氛围浓厚、文创作品琳琅满目,同样给观众带来惊喜。舞剧重庆首演当天下午,“名家品石刻”艺术访谈在重庆大剧院剧场外侧大厅举行。舞剧《天下大足》编导等主创团队和大足石刻研究院郭相颖、黎方银等专家学者与观众见面,分享舞剧创作理念和幕后故事,解答大足石刻文化内涵,诠释“人间小满,天下大足”的精神内核。
“名家品石刻”艺术访谈现场。付军摄
同场举行的集美展和大足文创快闪活动则满足观众对大足文化的探索欲望,方便他们把浓缩在崖壁上的“唐宋风华”带回家。此外,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大足区共同设置大足文创快闪店,现场销售40余款由大足石刻文化衍生设计的文创产品,以及舞剧《天下大足》周边文创产品,这些精美的文创产品颇受观众欢迎。该剧主演现场进行文创产品签售,受到观众追捧。(徐雯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