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青黄不接的艰难五月,陈二郎不幸染上了摆子病,这一病就是一两个月。祸不单行,上屋的陈大嫂、下屋孤苦无依的李老汉也相继被摆子病缠上。一时间,摆子病如同恶魔进村,搅得整个村子鸡犬不宁,家家都陷入了病痛的阴霾之中。

相比其他人,李老汉的境遇尤为可怜。本就年逾古稀,身体机能衰退,又无儿无女,一贫如洗。如今被病魔缠身,他自觉大势已去,整日眼皮耷拉着,只求一死解脱。陈二郎深知李老汉的凄惨,毕竟自己也亲身尝过摆子病的痛苦滋味。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从家中拿出积蓄,为李老汉请医买药;又拿出珍贵的大米,为李老汉精心煨粥、熬汤,对李老汉贴心照顾,日夜守候。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陈二郎家境本就不富裕,这般持续付出,很快便难以为继。一天,他的妻子忍不住对他说:“二郎哥,咱家里又不是家财万贯的王百万,也没什么聚宝盆,哪经得起这样无休止地付出呀?你向来聪明,得从王百万身上想想办法啦。”

陈二郎思索一番,觉得妻子所言有理。稍作思考,一条计策涌上心头。他顺手抓住家中的一只猫,径直朝王百万家走去,打算从这只“铁公鸡”身上拔些毛来。

原来,这一带的老鼠在贫苦农户家根本找不到食物果腹。从天黑跑到天亮,累得大汗淋漓,也觅不得一粒粮食。无奈之下,它们纷纷聚集到王百万家。王百万家粮谷满仓,还有鸡鸭鱼肉,老鼠们在这里肆意享乐、繁衍后代,数量越来越多,可把王百万烦透了。那些老鼠不仅偷吃谷米,还日夜吵闹不休,搅得他根本无法安心过日子。王百万四处放出消息,愿意出大价钱买猫,若是好猫,甚至愿以牛的价格成交。巧的是,陈二郎的这只猫,身形矫健、动作灵活,既不贪吃,也不乱叫,在王百万眼中简直是宝贝,自然而然卖了个高价——白银十两。王百万欢喜得合不拢嘴,把猫抱在怀里亲了又亲,还亲自将陈二郎送到大门口。


陈二郎刚走出大门,便故意大声对周围人说:“养那只猫可太晦气了!晚上它偷偷去碗柜里偷吃菜,白天还偷吃屋里的鸡,甚至和老鼠成了好朋友。老鼠都在它头上做窝了,不然我怎么舍得卖掉它呢……”

王百万一听,顿时明白自己上了当,手一松,猫跑了,十两银子就这样打了水漂。他既心疼又气愤,哪儿能咽下这口气,十两银子怎能白花?他找到陈二郎,要求陈二郎给他写一副对子,就算是补偿了。

陈二郎趁机讨价还价道:“写对子没问题,俗话说一字值千金,这可得另外加钱哦。”王百万只肯先看看写得如何,若是写得好就加钱,写得不好便作罢。于是,陈二郎思索片刻,挥笔写下上联:“满门生无底。”

王百万看后,一脸疑惑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陈二郎不紧不慢解释道:“您太祖父是贡生,您爷爷是学台的门生,周围的人找您借钱都尊称您一声先生,您儿子又是教书先生的学生。即便孙子还没出生,但总归会有的,这便是‘生无底’的含义。您觉得这值几个钱呢?”王百万听后,连连点头称赞:“好,好得很,正合我心意,加五两银子。”这个糊涂虫,根本没听出陈二郎暗地里骂他一家像牛呢。

陈二郎得了五两银子后,接着写下下联:“一家午出头。”“午”字出头可不正是“牛”字嘛,王百万却浑然不知其中玄机。他又好奇问道:“这又作何解释呢?”陈二郎一本正经地说:“我常听您对人夸赞,您家是庚午年从衡山搬来的,壬午年您出生,丙午年您家相公诞生,到了戍午年您还要交大运呢,所以每逢‘午’年,您家就会出人头地,风光无限呀。”


王百万听得入了迷,笑得嘴巴都快咧到后颈窝去了,脑袋如捣蒜般直点头,说道:“二郎先生,您可真是把我家的情况看透了,这脉摸得太准了,实在佩服!再加十两银子。”说完,便欢天喜地地把对子贴在了大门上。

陈二郎拿着这些白花花的银子,帮助李老汉和其他几个饱受摆子病折磨的穷乡亲,成功摆脱了病魔的纠缠。这场看似简单的交易,其实是陈二郎的智慧谋略。王百万在不知觉中出钱“买骂”,而陈二郎则凭借一支妙笔,拯救了穷困的乡亲,成为一段有趣又温暖的佳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