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的这场座谈会,注定会成为经典。会场上最年轻的人,叫王兴兴。
他199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普通家庭,机械工程硕士;
他是宇树科技当家的,是今年春晚机器人的制造者。
年轻的王兴兴,已经在机器人领域默默工作了很多年,直到今年这个春晚,一群转手绢的黑大汉机器人,终于让他闻名天下。
这不是王兴兴的机器人第一次上春晚。
早在 2021 年春节,王兴兴的机器牛就已经上场露脸,但是,那时还没太多行业外的人关注他。
今天的王兴兴,成功了,然而回想这一路走来,他却仍然满怀忧虑,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年轻人在我们这边的学校里学的很多知识都太老旧,跟不上时代了。
王兴兴本人其实没有留学经历,他的所有教育经历都是在国内,但他本人,同时又是国内教育体系的一个受影响者。
王兴兴的偏科问题特别严重,尤其是英语,怎么都学不会。
他的一名初中英语老师毫不掩饰地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小孩在英语方面有点笨。”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成了王兴兴最大的短板。
16岁时,王兴兴参加中考,差点因为英语考不上高中。
他最终还是上了一所普通高中,总成绩却是倒数第二。
整个高中期间,他的英语考试成绩惨不忍睹,大概只及格过3次。
英文让他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本科进了浙江理工大学;考研时目标原本是浙江大学,结果又因为英语不行,被调剂到上海大学。
王兴兴说他努力学英语,但无论怎么努力,就是记不住单词。因为他的关注点根本不在单词上,而是在发明上。
他非常擅长数理化,每次考试的总分都在年级前列。
偏科让王兴兴的整个校园经历,都是这样一种状态:骄傲与孤独并存。但他自己觉得还好,自己一个人做发明,玩得很开心。
他甚至喜欢一个人吃饭,因为和别人一起吃饭,比较浪费时间。
王兴兴不喜欢从与人的沟通中获取能量,也不看人物类书籍,,不看什么毫无边际的科幻小说,他只看枯燥的纯理论的科学书籍,比如《费曼物理学讲义》。
对应试教育感到惶恐的王兴兴,还有一个异于他人的特点:非常敏感。
王兴兴说:“小时候我经常会觉得,(世界)给我的机会真的不多。我认为自己是有点小聪明的,但没有得到关注、评价,甚至是被打压。”
王兴兴从小就显得特别内向,几乎不和同学们说话。他的初中班主任曾对他说:“在整个班级里,感觉不到你的存在。”
但老师没有发现,这孩子非常敏感。
因为敏感,他的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思想斗争上。比如某天他上学时,因为在父母安排穿了一件自己不太喜欢的衣服,就会一整天浑身不舒服。
他五六岁时,曾经因为觉得父母做的饭口味一般,竟然站在板凳上,自己炒菜。
语言能力的缺失,却增加了他的动手能力强的优势,是王兴兴的第二大特点。
初时,他尝试手工制作了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高中时,他制作出了可以充电的电池,还在家中进行电解水试验。
19岁那年,王兴兴考入了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机电专业。他极少参与娱乐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第一次接触了单片机(MCU),决定制作一个14自由度双足人形机器人。
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3月,他在自媒体上展示了自己的双足机器人的设计、调试视频,对外展示他的动手成果。
2010年,大一下半学期,20岁的王兴兴对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研究大规模 AI 和神经网络。
读研期间,王兴兴展现出了强大的科研实力,尝试做电驱动的小型高灵活性的四足机器人。
在导师贾文川的悉心指导下,王兴兴成功开发出了XDog 电驱动四足机器人,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机器人技术方案的先河。
2015年,25岁的王兴兴公布了机器狗XDog的电驱动方案。
2016年,王兴兴硕士毕业,入职无人机的大疆公司。
仅仅两个月之后,他就从大疆离职,获得了天使轮融资后,创立了宇树科技。
2020年9月,王兴兴带领机器人团队在北京参加服装贸易博览会,吸引了各方注意,其中就有春晚编导。
2021年央视牛年春晚,王兴兴的四足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
2025 年春晚,转手绢跳舞的黑大汉机器人,让王兴兴火爆天下。
他成功了,但谈及国内的应试教育,他仍然心有余悸。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年的应试教育,耽误了多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