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旭斌
2024年12月,“闪亮的名字·四川省2024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名单发布。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10名基层高校毕业生受到表彰,古蔺县皇华初级中学校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心主任彭龙榜上有名。
彭龙毕业于绵阳师范学院,一级教师,现任泸州市古蔺县皇华中学教务主任。他是一位“技术流”,在多项教育系统信息技术比赛中斩获大奖;他也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个人就为学校开发43款软件程序,打造智能化学校管理模式;他更是一名乡村教师,致力于让广大师生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教育”。
彭龙
“技术流”回乡,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能大有作为
彭龙从小就对计算机感兴趣,在小学阶段,他就表现出了爱鼓捣技术的特质。高二那年,他靠着自己利用几个暑假打工积攒下来的钱,购置了一台二手的液晶屏电脑,装了又拆,拆了又装,通过自学去钻研电脑硬件的组装以及系统安装等相关知识。
2010年,彭龙考入绵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旁听了不少计算机课程,学会了不少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成为了一名妥妥的“技术流”。不过,从绵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彭龙并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行业工作,而是回到了家乡——四川省古蔺县,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
彭龙谈到返回家乡的初衷,“当时,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浪潮已经开始席卷全国教育界,互联网技术‘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特点改变着传统教育的生态,我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能大有作为。那时的古蔺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切的发展都比外面的世界落后了太多,更需要技术的支持。”
彭龙所任教的皇华中学,在他刚工作时只有几台破旧的多媒体电子设备,绝大部分老师上课根本不会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有一部分年轻一点的老师会简单地使用幻灯片。初为人师的彭龙,立志要把自己对计算机的热爱发挥到极致,把先进的技术植入教学工作。
彭龙正在上课
彭龙的技术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慢慢体现了出来。2015年,泸州市举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赛课活动,学校安排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彭龙参加此次活动,他却在县级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古蔺县参加市级赛课,并获得了一等奖。同年,四川省教育厅组织了四川省民族地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经过层层选拔,彭龙代表泸州市参加此次赛课,最终以过人的实力获得省级一等奖。
彭龙获奖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学校,让他迅速成为一颗“教育新星”,也让同校的乡村老师有了想要改变的冲动,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投入信息化教学中。在彭龙的指导和带动下,信息技术成为了皇华中学的教学特色之一,学校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赛课活动取得了2次市级一等奖,1次市级二等奖,2次县级二等奖的好成绩。
彭龙正在上课
个人为学校开发43款软件,打造智能化学校管理模式
担任学校中层领导后,彭龙发现学校的传统管理过程中,有许多吃力不讨好又效率低下的问题,他决心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乡村学校搞信息化,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能不能拿得出这个钱”,彭龙表示,这是乡村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于是他决定自行摸索和开发相关程序。
最终,在他的推动下,皇华中学在信息平台上搭建了皇华中学第一个信息化管理应用——自习考勤,值周教师到教室巡课时,在“钉钉”上核对提交考勤数据,上课教师就会收到自习考勤登记通知,后台自动统计,教师可以实时查询。如此一来,自习考勤做到了一目了然、零错误,得到了老师们和学校领导的好评。
解决了老师的问题,彭龙又把关注点放到学生身上。他觉得学生请假用纸质请假条不好管理,于是开始在相关平台上搭建应用,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搭建、测试,学生请假应用基本成型。科任教师在平台上即可给学生请假,班主任在平台上信息核对审批之后,请假信息自动推送给门卫,门卫核对之后才能放行,学生出校门后,请假信息便会自动推送给家长和宿管,数据联动不停滞。
在尝到信息化管理的甜头之后,彭龙开始研究更多应用,学校内部的基础信息、培训报销、教研工作、住宿管理、卫生管理等等应用逐一出炉。6年多的时间里,彭龙利用晚上、周末、寒暑假的课余时间来进行低代码软件开发,总共开发了40多个应用,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成功将学校打造成信息化管理学校,皇华中学先后被授予“钉钉未来校园示范学校”“智能移动办公单位”等称号。
彭龙正在为其他教师展开培训
让广大师生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教育”
2019年11月,彭龙被抽调到古蔺县教体局办公室工作,负责全县办公平台推广工作。在此期间彭龙构建起了全县教育系统在线组织构架,并提炼出《农村学校智能化管理平台开发和应用“三小一全”策略》,在全县推广基础的在线化办公技巧。
“过去,外界的人认为帮扶乡村教育的方式非常直接,捐钱、捐资源、派支教、造校舍。如今,人们发现互联网技术可以填补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认知鸿沟,让乡村与世界同步生长。”彭龙谈到,自己不断地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正是为了告诉更多的人,偏远乡村学校也是可以搞信息化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只要肯学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投入到乡村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中来,让更多的农村学校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在他的积极影响和带动下,老师们争相学习编程,一批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共同打通了培训、数据、应用节点,夯实网络、平台、课堂支撑,形成勤研、乐用、善治格局,展示了信息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从教10年来,彭龙用热爱和钻研敲开一扇扇技术难题之门。他说:“科技是冰冷的,人是灵活的,希望通过我们这些小小功能的研发和运用,让广大师生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教育’。”
图据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