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exels
在陪伴者工作的过程中,我收到过很多家长关于亲子沟通问题的求助,比如,有的孩子整天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整天都不出来,连吃饭都不吃。
我教给家长们一些技巧,例如,这时候可以轻轻敲门,对孩子说:“对不起,打扰了,如果不想开门,可以什么时候愿意自己把饭那进去吗?”总之,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
但也有的时候,孩子对家长表现出来的尊重并不领情,认为“爸爸妈妈好假”。
事实上,人不是机器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不同状态下反应会完全不同。
所以,亲子沟通真的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所以今天我来回应家长们的疑惑,如何让我们的语言,充满魔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7-38-55的定律,人际沟通中一个人所传达的信息中,仅有7%的信息是由语言的内容本身来传递,38%的信息是由语音,语调,语速,等传递的,剩下的55%的信息就是一些非语言的方式,例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来传递。今天我们的重点,就是后面这两部分。
所以,很多家长问我,为什么我用你教我的那些话跟孩子说,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这可能和语气有关。你的语气是急促的、缓和的;是上升的语调、还是下降的语调,都会影响收听者的感受。
再教一点组织语言的技巧。在人力资源商务领域有个“汉堡原则”,就像汉堡有三层,当领导指出员工的问题是,要将谈话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先让员工认识到自己能够在公司立足的优点;第二层才是指出要改进的地方;第三层,提出鼓励和期望。
在这段谈话中,虽然是指出问题,但立足点却是怎样将优点发扬光大,是一段积极的语言。
在和孩子谈话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技巧。因为当孩子存在某些负面思维,这些负面思维能够存在,就必然有其合理性,所以,先要肯定这些思维所蕴含的合理成分,然后再探讨这些思维为什么要改进、怎么改进,最后,提出改进的希望。
关于什么是积极语言和消极的语言,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你的孩子想对你表示这样的意思,虽然很像好好学,但压力太大。这时有三种表达方式:
学校竞争太卷了,我可能考不出好成绩,想躺平。
2. 我想考出好成绩,但能力不足,所以只能躺平。
3. 我想考出好成绩,可暂时能量不足,所以想要休息一下补充能量。
如果孩子说出第三句话,最能让家长感受到积极性——虽然说的都是一件事,但就是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
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可以用幽默化解一些比较难堪、尴尬的场景。所以,幽默真的非常有魔力。
有一位群友想我分享了她们家的故事,她和孩子约定,如果自己因为小事发了脾气,就让孩子给自己开一个“罚单”,这样孩子在争吵中只要提到这件事,就能帮助妈妈说:“宝贝,妈妈又说错话了,开罚单,开罚单。”孩子很放松,家长也能从愤怒的情绪中跳出来,然后心平气和地讨论,孩子可以原谅妈妈失态,妈妈也减少了随意发脾气的频率。
再比如,孩子因为容貌焦虑,不仅上学时很难受,在家里也经常说,让爸妈感觉很烦。这时妈妈就对着镜子,用一句俗语:“面部一枝花,全靠鼻当家。”又对孩子说:“你的鼻子比妈妈更挺拔呢。”在幽默的俗语中,教会孩子欣赏自己的容貌,而不是一味组织孩子关注自己的容貌。
前面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了商务礼仪中的“3A”原则,Accept(接受),Attention(重视),Admiration(欣赏)。教孩子看到自己容貌中的优点,就属于3A中的Admiration(欣赏),当然,欣赏也要实事求是,不然会让孩子觉得虚伪。
大家可以通过读书,汲取幽默沟通的技巧。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有一部名作《父与子》,里面有很多亲子互动的幽默故事,父亲始终怀着一颗童真的心,和孩子去互动,对我有很大的启迪。
当然,所有的经验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最终落地,还是要仰仗各位家长朋友们自己,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啄米老师分享结束后,和主持人娜娜老师一起为几位家长进行了答疑,我们节选了与其中一位家长的交流。
家长问:上高二年级的女儿,不和父母说话,吃饭的时候也和父母“错峰”,父母都出门才能够吃饭,想说话都没有机会,怎么办?
啄米: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上下学应该也不用家长陪护,证明孩子很有自我意识,有自己的主张。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是因为想要获得自己掌控自己的空间。
因此首先要恭喜这位家长,孩子要走向独立了。家长觉得孩子失控了,这只是家长自己的感受,是家长个人成长的议题。
家长要先看到、并向孩子表示,欣赏孩子的成长,同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告诉孩子,如果需要可以给我们发信息,我们会努力支持,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反馈。
娜娜:至于错峰吃饭,是因为她就是不想跟你们接触太多,为什么他不想跟你接触太多?那因为他在你这没有得到他所需要的,这就是家长要反思的地方,孩子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些什么。
啄米:这让我想到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家长沟通,是因为就是因为这个水源被淤泥堵塞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淤泥清掉打通,把死水变成活水,让情感充分流动。
本文整理自《渡过陪伴者说:休复学路上使用有魔力的字眼》
编辑整理:瑞宽
啄米老师简介:
20年教育培训领域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中科院心理咨询基础课程实践者,表达性艺术疗愈探索者。
在休复学期间学业指导、规划方面,家长情绪调节、认知方面,夫妻关系调整方面有些心得体会,有一些落地实战经验。希望以绵薄经验,陪伴休学青少年家庭。
扫描二维码预约陪伴、倾听
关注渡过,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精神健康知识,寻找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