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4个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完成12个全市重点商圈改造提升、推出10个以上的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为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个建设期圆满收官,近日,北京市明确2025年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揽子工作要点。


丰富高品质供给 打造地标性消费项目

据市商务局介绍,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商圈商街,将有序推进王府井×西单×前门、CBD×三里屯、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4个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打造2至3个千亿规模世界级标志性商圈。完成中关村等12个全市重点商圈改造提升。

打造地标性消费项目。推进北京坊二期、湾里商业综合体、新国展二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快隆福寺招商运营,加速推动王府井商圈“商业+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创新多元融合消费场景。推动街区、近山、亲水、演艺、赛事、夜间、数字消费场景与周边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设施深度融合,累计推出10个以上的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

织密便民消费网络。持续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评价体系,实现全市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继续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升,提升保障能力,做好节假日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

孵化新消费 引领多元化品牌创新

发挥红桥市场、王府井19号府、南阳共享际、首创·郎园Station等新消费品牌孵化地的示范作用,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孵化100个以上新消费品牌,其中亿级规模品牌20个以上,千万级规模品牌80个以上。

激发老字号生机活力。到2025年底打造50个左右老字号博物馆,拥有国家级和市级非遗技艺数分别达到50和90项左右,累计认定约15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北京老字号”品牌达到300家左右。

在提升本土品牌价值方面,支持THE BOX、798-751等打造面向国际的国潮品牌展示平台。引导“北京礼物”主题店精品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北京优农”品牌建设,组织“北京特色农产品消费季”产品推介活动。

近年来,北京一直在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预计到2025年底累计引进500个左右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推动城六区、副中心、平原新城地区持续打造特色餐饮聚集街区,到2025年底累计培育30条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在繁荣首发经济方面,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在京设立,推动重点重奢品牌旗舰店开业,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引进首店3000家。鼓励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中关村展览展示中心举办智能科技产品首发活动。

加力扩围实施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加大自用汽车购置贷款支持力度。

认定特色直播基地 激发消费内生动能

创新发展数字消费。到2025年底各区建成3个以上特色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累计认定约30个“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带动直播电商产业聚集升级。

鼓励市场主体拓展“文旅+科技”场景应用,推出更具沉浸感、互动性、特色化文化产品。全年新推出主题游线路100条,大力发展工业旅游。

激活体育消费热力,带动冰雪产业发展。培育体育消费城市地标,推动首钢园、五棵松、新工体、奥林匹克公园等区域体育消费聚集。

在提升家政消费服务质量上,落实京冀省级家政劳务协作协议,推动“河北福嫂”来京就业。开展“家政服务招聘季”活动,组织家政企业带岗直播,支持市属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招生及就业保障力度。

随着新国展二期投入使用,拓展会展消费辐射效应。大力推行大型展览展销活动“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

优化离境退税商店空间布局和商业业态,加大“即买即退”服务试点力度。持续推动天竺综保区保税研发、保税服务、保税租赁等业态进一步扩容,优化拓展‘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快递到家’的跨境电商体验消费新模式。

优化消费市场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商贸流通领域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推动重点商圈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设施提升,持续完善大型活动许可审批流程。

(北京青年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