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历史主动与天下为公的鲜明品格,具备明确的政治导向、社会动员力量与精神文明功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时代新人,既要立足中国实践,又要置身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宏阔坐标,推进宣传阐释的思想纵深。
面向国家发展新征程,系统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根基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意义比以往更加广泛和深刻。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但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愈加错综复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以理念、主义、话语博弈为表现形式的思想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样化、碎片化的显著特征,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集体共识。如何唤起、重申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并提供共同的思想焦点,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青年中巩固和加强,成为立德树人工程的一项重大课题。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寻求真理、救亡图存的不懈斗争中生根发芽,在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赓续发展,构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既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与崇高情怀,又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承载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
理论上清醒,思想上才能坚定。其一,以“两个结合”为基本遵循,整体性系统性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根基。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坚持“两个结合”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建构,既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整体把握其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入阐释思想内涵、方法内涵和价值内涵,又要结合时代发展、实践需要与青年特征创新学术表达,把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统一起来。其二,以理论思维为着力点,体系化学理化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知识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坚持理论思维,既要在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阐释中提出并回应新时代涌现出的新问题、真问题,又要在问题导向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凝练出具有学理性的新命题、新成果。面向国家发展新征程,要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政理、哲理与原理,以系统化学理敞开其广阔的精神图景,从而有效引导青年不断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洞察时代大势、分析时代问题、推动时代发展的理论自觉。
面向世界历史新变局,全面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生成
应对世界历史加速演进、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的时代境遇,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具有紧迫的现实针对性。回顾建党以来的百余年奋斗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历史清醒,把握历史大势,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然而,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不时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念不断消解青年的担当意识、斗争意志。如何唤醒、活化历史记忆并凝聚共同的行动愿景,如何激发青年的历史自觉与积极作为,成为推进立德树人工程走深走实的关键一环。伟大建党精神锻造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百年实践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强定力,发挥着奠基性、驱动性、引领性的精神旗帜作用,能够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底气,涵养历史主动的实践品格。
以历史映照现实,方能远观未来、把握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全面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生成,必须坚持“大历史观”。纵向上,延展深邃视野,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比照中,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如何立足“现实的人”回应“人类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世界历史问题,如何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横向上,拓宽宏阔场域,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新世界秩序建构中,全面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世界历史意义与鲜活生命力,敞开其蕴含着的破解发展困境、关心人类命运的世界意识。同时,宣传、阐释的过程,应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这启发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观照百年奋斗的历史主线,深刻揭示共产党人如何敏锐捕捉、创造性破解世界历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厘清伟大建党精神内蕴的历史主动、历史创造的“生成性历史观”。面向国际局势新变局,要从“世界历史”视角全面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动态延展,激励青年一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从而有效引导青年在认知历史规律、践行历史宏愿的历史自觉中赢得历史主动。
面向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揭示伟大建党精神的文明内涵
面临人类文明发展新挑战、新需求、新图景,为个体精神生活建构、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全新选择是使命型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百余年奋斗,不仅构建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线的精神图腾,也助推中华文明升华到一个全新的精神高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新征程上,伟大建党精神的文明内涵、文明形态、文明价值不断丰富发展,强化了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之间的逻辑联结,弥合了单一文明发展历程中面临的内生性演化与开放性发展之间的张力,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归。伟大建党精神既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成果与内容构成,也是支撑现代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能够成为精神生活新建构的鲜活源泉。
伟大的精神总与辉煌的文明交相辉映。其一,聚焦“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利观念、人文精神、人格理想与道德规范,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伦理基础与规范支撑,共同发挥着重要的感召、引领和激励作用。面对诸如情感困惑、精神迷茫、意义虚无等现代性精神危机现象,面对狭隘民族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等潜在风险,要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治、民生、生态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全面挖掘和展现伟大建党精神的伦理品格。同时,着力于文明内涵的多维叙事与场景表达,丰富价值形态,帮助青年在精神史诗中感受信仰力量、在精神坐标中明确自我方向。其二,聚焦“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立足伟大建党精神的当代实践,深刻阐释其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追求,激励青年超越狭隘的地域性、民族性,深刻洞察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积极回应人类普遍关切与现代文明建设的时代诉求,涵养建设美好世界的全球伦理与天下情怀。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当代青年正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强烈的使命担当,承担起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阐释好、发挥好伟大建党精神的铸魂育人功能,既要用理论引领实践,着重以理论思维育理论自觉,以历史思维育历史主动,以天下思维育天下情怀;又要让现实趋向思想,积极引导青年知道、理解、认同并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迷信、不人云亦云,在越辩越明的思想碰撞中领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追求。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晨晖学者)
原标题:面向国家发展新征程、世界历史新变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建党精神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于颖
来源:作者:翟贤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