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明》

作者:金寿福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1

陈新

本文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史学理论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教授。

我2002年重回复旦历史系担任教职时,金寿福老师已经先一年入职我们世界史教研室,他曾在海德堡大学留学十一年。他性格爽朗,说话直接,心思简单,很快我们就成了朋友。我们专业不同,他对我而言,首先是兄长。

我们常常一起挤在文科楼九楼的办公室里聊天,但我对金老师学术水平的了解,更多的来自各类学生的面试、开题、预答辩场合,这些活动通常由教研室同事一同参与,大家也从每位同事的各类评论交流中了解彼此的学术水准:观点、立场、认知深度、逻辑能力,等等。


金寿福

我专司史学理论,金老师是埃及学博士。每每金老师发言,我都能听出他的评论中有很深的史学理论基础。史学理论研究,从世界范围内综合而言,当然是德国的研究最令我们仰慕。当时我心中想过,后来也直接和金老师说过:“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您这德国博士,随便说点什么,理论水平比其他世界史博士都要高出一大截。”其实,说这话的时候,我还挺自大,自认为一般同事未必能听出金老师发言中国际前沿的史学理论要素,在我看来,这是金老师的过人之处。

时间长了,金老师,以及另外也有过人之处的赵立行老师,我们三个经常一起吃饭、喝酒、聊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金老师喝过一点酒之后,说埃及学,他在德国的时候,几乎做到了每一件埃及文物,只要信息发表过的,它们什么时候出土、用来干什么的,或者它说的是什么内容,哪位埃及学家征引过,他都知道!他说这话的语境,是在感叹回国后,受最新资料文献的限制,无法继续及时跟踪海外的研究进展。我当然不了解埃及学的文献内容有多少,但我知道金老师平时是个很低调、很谦逊的人,难得在喝了点酒后,发表一下内心深藏的不如意(反过来理解也是一种自信)。一个人在自己的学科内对文献的把握如此深广,那种经年累月的积累,我自叹弗如,实在钦佩之至。


金寿福新作《古埃及文明》

2006年开始,我和耶尔恩·吕森教授、张文杰教授、彭刚教授,在北大出版社岳秀坤编辑的组织下,开始编辑“历史的观念”译丛,请了一系列海内外史学名家当我们译丛的编委。当时金老师手头事儿还不算多,我感觉对金老师来说,德语水平已经近似母语,便邀请他为我们翻译了布克哈特的《世界历史沉思录》。这本书不算容易,编辑看过,多年来都在赞叹金老师译得真好。


有过这样的交流和合作后,有一天,在光华楼18层他的办公室里,金老师终于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帮他的德国导师出版一本译著?那时我并不知道他的导师是谁,心想,他的这位导师,一生浸润在德国史学传统之中,就金老师的学术中表现出的史学理论水平而言,一定不会差。于是,我满口答应,请他告诉我要出的书的版权信息。

金老师说出了他导师的名字:扬·阿斯曼。我顿时目瞪口呆。这位阿斯曼教授早就出现在我们“历史的观念”译丛编委名单上。他的文化记忆理论风靡海外史学界,万万没想到,他最得意的嫡系弟子就坐在我身边。一瞬间,我明白了,名师出高徒。我脑海中顿时中涌现出一幅图景:一头健壮的骆驼,信步在尼罗河畔的沙丘之上,俯看着这个文明世界。


扬·阿斯曼

之后,金老师和我有了诸多关于德国史学理论界的共同话题,包括他对德国与国内史学理论界、埃及学界的点评,见解精辟,和金老师聚会聊天,便成了我的一大乐事。有一年,历史系学科评估,一位北大教授看过历史系准备的材料之后,留下一句话:“金寿福真是国内世界史第一人。”我不知道他这个判断是如何得出的,或许金老师是第一个文章发遍海外几种语言的埃及学或古代史一流刊物的人。虽说世界史专业各异,但在我的朋友圈里,我也愿意这样说,那是真正能够达到自己所在那个学科的国际一流水平。

当年“老金”——金重远教授在时,他称金寿福为“小金”。金重远教授远行之后,现在,我们称的“老金”,就是金寿福教授了。新一代的“老金”趣事太多,但都离不开学术研究与学术生活,在我印象中,感觉就没有任何与学术无关的事。能有一位这样的兄长,一起共事,保持友谊,实在为人生幸事。

今日看到他的大作《古埃及文明》出版,知道这是他数十年心血之作,一时兴起,著回忆小文为念。

【新书推荐】


《古埃及文明》

作者:金寿福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1

内容简介

埃及学研究学者金寿福,以四十余年的研究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学界研究与考古发现,借助古埃及人留下的丰富文字、图画与实物,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一个更为真切的古埃及,重构古埃及人的生命旅程。

从文明的兴起、国家起源与制度,到经济、宗教信仰、神话与神明、来世观念、墓葬习俗,再到象形文字、莎草纸和石刻上的文学、神庙与金字塔等代表性建筑……全景式展现神秘瑰丽的古埃及文明,浓缩成一幅失落文明的壮丽画卷。

作者介绍

金寿福,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2000年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埃及学博士学位。在国外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国内《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译注《古埃及〈亡灵书〉》。曾赴美国布朗大学、埃及开罗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美国驻以色列考古研究所等机构进行学术研究;参与卢克索官吏墓、阿蒙霍特普三世墓、中埃联合考古队孟图神庙考古发掘工作。

2012年获得埃及政府颁发的埃中文化交流贡献奖状和奖章。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在复旦大学开设古埃及文明、世界宗教文化史、史学原典导读等课程。

-End-

编辑:哈

了解更多请关注

新浪微博:浦睿文化

微信公众号:浦睿文化

豆瓣:浦睿文化 / 巨鹿村

小红书:浦睿文化

抖音:浦睿文化

B站:上海浦睿文化

加入「浦睿生活馆」

获取更多新书资讯

参与浦睿福利活动

添加浦睿君个人微信(prwh201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