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其在国际舞台上立足的根本。军事发展作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安全。军事装备涵盖海、陆、空多个领域,各国都在战机、舰艇等装备上投入大量资源,力求技术突破。不过,军事装备范畴广泛,坦克作为陆地作战的关键武器,虽在现代战争中海上和空中作战更受关注,但在陆地战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二战时期,坦克凭借强大的火力、防护能力和机动性,成为陆军作战的核心力量,深受各国陆军青睐。

上世纪 80 年代,国际军火市场出现一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订单。美俄作为军火出口大国,为争夺订单,极力推销自家坦克。美国主推的 M60 坦克,以精准火力打击著称;俄罗斯的 T72 坦克则凭借坚固防护装甲吸引客户。然而,这两款坦克价格高昂,对于深陷两伊战争的伊拉克来说,以其预算仅能购买 200 至 300 辆,对战局影响有限。


当时,在中东地区,伊拉克和伊朗国力相当,争夺地区主导权时矛盾激化,引发两伊战争。战争初期,两国靠石油出口积累的财富购买先进武器。但随着战争持续,双方破坏对方石油产区,经济遭受重创。伊拉克为尽快结束战争,筹集数十亿美金购买强力装备。而伊拉克最急需的武器就是坦克。中国的 69 式坦克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进入伊拉克视野,以其预算能购买上千辆,可迅速组建大规模装甲部队。伊拉克综合考量后,认为中国 69 式坦克更符合其扩充装甲力量且预算有限的现状,最终将巨额订单交给中国。这体现了我国长期在武器装备研发上的努力,我国研发的 59 系列坦克性能出色,价格比美俄同类产品低一半,让战争中经费紧张的伊拉克心动不已。伊拉克当即敲定采购,用美金全额支付,110 天后接收 1150 辆坦克,既缓解了经费压力,又增强了战斗能力。

在南海岛礁领域,永暑礁有着极为特殊且重要的地位。永暑礁是南海的第三大岛礁,长 26 公里,宽约 7.8 公里,面积高达 108 平方公里,拥有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礁盘,其西南礁盘面积就达 4.33 平方公里 。

永暑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曾被越南非法强占。1987 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中国政府开始筹划在永暑礁建立海洋气象观测站。次年 2 月,由 9 艘工程船、驳船、登陆舰组成的船队在永暑礁礁盘南部,着手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观测站。为应对越南海军妄图抢占永暑礁的企图,中国海军果断行动,在永暑礁搭建起第一代可驻军的茅棚高脚屋,并派驻 5 名士兵驻守。


不出所料,在永暑礁工程动工前夕,越南出动海、陆军,抢占永暑礁周围的 5 个礁盘,双方摩擦持续了 1 个多月。1988 年 3 月 14 日,双方冲突爆发,在我国战士的英勇奋战下,成功收回了永暑礁、渚碧礁、华阳礁、美济礁、赤瓜礁、南薰礁、东门礁等 8 个岛礁。为彻底杜绝他国觊觎,我国开始在这些岛礁驻军并实施实际控制管理。1988 年 8 月,海洋气象观测站竣工并投入科学观测使用,半月内填海造陆 8000 多平方米 。1989 年,在第一代高脚屋附近,新建了三座第二代钢凉亭式的高脚屋。此后,在原有观测站基础上,逐步修缮完善,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第三代礁堡式建筑。截至 2014 年 8 月,永暑礁已建有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的礁堡平台一座,混凝土基底的玻璃钢质航标灯 10 座,礁堡平台上还建有 5000 吨级的补给码头和直升机停机坪。

从战略位置来看,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中部偏西,地处永暑岛地处南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处于南海主航道、南华水道和南沙西水道交汇处,建设好永暑礁,就能同时管控这三大水道,而这三大水道都是潜艇的理想通道。此外,作为一座独立的深海大型环礁,永暑礁四周无外占岛礁干扰,北边广大海域直到西沙再无岛礁,保障了大陆至永暑礁海空线路安全,方便了人员物资往来和后勤运输保障。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中部,距南沙群岛最东边的海马滩 550 公里,距最南边的曾母暗沙 617 公里,距最西边的万安滩 460 公里,在东南西三个方向距离相近,能够有效照看各个方向上我国南沙岛礁、暗滩、暗沙,有力维护国家南沙主权。而且永暑岛地处南沙群岛西侧,建设完善后可将大量越占岛礁与越南大陆分隔开,便于监控越南的非法行径。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海警船在南沙全海域开展执法巡逻,也为后续收回越占岛礁奠定基础。再者,永暑礁是我国最接近马六甲海峡入口(海上贸易咽喉)的岛屿,两地距离约 1300 公里。为保护我国海上贸易和航运通道,战机从永暑岛起飞,基本可覆盖马六甲海峡,能有效保障我国海上贸易安全。

正因为永暑礁的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对其进行了填海造陆工程。在 8 个月时间里,“天鲸号” 为南海 5 个礁盘吹填造陆,其中永暑礁陆地面积达到惊人的 280 万平方米(共造陆 200 万平方米) ,相当于 110 个尼米兹级航母的甲板面积,陆地面积增加了 310 倍,永暑礁也由此变成永暑岛。据专家推算,若永暑岛完全造陆,面积可达 108 平方公里,届时永暑岛将成为永暑群岛。经过 8 年发展,如今的永暑岛已成为中国解放军在南海的重要据点。岛上军营、电影院、运动场馆等各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还建有 3000 米级跑道的大型机场和先进的雷达设施,成为名副其实的前进基地。美媒曾报道,永暑礁有 4 座导弹掩体、4 座大型地下掩体和 4 座雷达通信系统等 12 座军事设施,红旗 9 远程防空导弹执行防空任务,地下掩体用于储备物资和备用导弹。此外,预警机也已在永暑岛部署,助力中国解放军空军在南海执行任务。目前,中国已在永暑礁、渚碧礁、美济礁三座最大岛屿上打造大型军事基地,形成犄角之势,保卫中国驻南沙岛礁的安全。三座岛礁上的雷达基地监测半径达 300 千米左右的对空警戒雷达,几乎可完成对整个南沙空域的监视。一旦未来南海发生冲突,永暑岛上的导弹可覆盖整个南海。未来,中国解放军还将在这三座人工岛同时建立深水港口,进驻大型军舰,加强对南沙海域海上航行安全的管控能力,届时有望看到我国航母、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常驻南海永暑群岛。


与此同时,在国际战略资源领域,中国也展现出强大实力和坚定立场。以稀土资源为例,美国一直渴望获取稳定的稀土供应,与蒙古签署稀土协议,妄图绕开中国实现稀土运输和获取。但中国一系列举措让美国计划受挫。美国试图用飞机将蒙古稀土运往美国,遭中国领空新规拦截,美运输机被困乌兰巴托。铁路运输方面,蒙古铁路轨距问题成瓶颈,且运输需经中国,中国相关规定使美国稀土运输计划受阻。印度插手中蒙稀土贸易,三条路线均失败。美日韩争抢蒙古稀土,中国掌控运输命脉,美国要求开放天津港运输稀土被拒。在其他战略资源方面,中国不断突破。双鸭山褐煤煤变油技术让战机摆脱对马六甲海峡依赖;通辽铀矿影响美国核潜艇燃料供应;百年焦作铝矿使波音采用中国飞机蒙皮;四川钛矿让空客 A350 使用中国钛材成本大增;四子王旗萤石影响美国芯片产业;平顶山煤矿吸引美国电厂求购。中国在资源领域的突破和掌控力,让美国等西方国家重新审视中国实力。

综合来看,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以及战略资源领域的成果,彰显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海洋开发与军事科技水平以及在国际资源市场的重要地位。永暑礁的建设发展与美国在战略资源获取上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未来,中国将继续在海洋开发、军事科技和资源领域稳步前行,提升实力,在国际舞台发挥更重要作用,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同时,中国将以自信姿态应对挑战,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