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上午,上海虹口区的鲁迅公园里,空气中弥漫着初春的湿润与清新。伴随着“雨水”节气刚过三天的余韵,公园内的居民们依旧热情不减,有的在绿荫下舒展筋骨,有的伴着音乐翩翩起舞,还有人手持长剑舞出一片飒爽英姿。

然而,今天的鲁迅公园比往日更加热闹,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雨水润春好物集”上海供销市集促消费鲁迅公园农产品展销会,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举行。

这不仅是一场春日的味蕾盛宴,更是一次连接城市与乡村、传统与创新的消费盛事。


春日市集:从番茄到挞粿的舌尖狂欢

走进鲁迅公园,远远便能听见摊位前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市民的欢笑声。上海嘉定区供销合作社的摊位前人头攒动,挤满了前来选购新鲜蔬果的居民。


一盒盒红艳艳的草莓西红柿、一根根翠绿的水果黄瓜,还有青嫩欲滴的本地蔬菜,吸引了络绎不绝的顾客。一名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一位居民推荐:“你的眼光太好了,这个番茄买回家就当水果吃,酸甜适口,特别新鲜!”那位居民笑着点头,花了60元买下4盒草莓西红柿,边付钱边说:“我买回去就是生吃的,有些水果太甜不敢多吃,这个西红柿味道刚刚好,清爽又健康。”


不远处,来自安徽优质农产品馆的摊位同样热闹非凡。平底锅上,绩溪挞粿在滋滋作响,淡淡的米香和油香交织在一起,引得路人频频驻足。一个挞粿仅售2元,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卖得特别好,很多人一次买一整袋,15元带回家,锅里炸一下就能当早饭,又方便又美味。”旁边的酒酿米粑也不甘示弱,10元一袋的实惠价格让它成为许多市民早餐桌上的新宠。摊位前,一位阿姨一边掏钱一边感叹:“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乡下老家的感觉,真是又亲切又好吃。”


这场市集不仅是一场消费的狂欢,更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活画卷。无论是上海本地的新鲜蔬果,还是来自外省市的特色小吃,每一件商品背后都承载着土地的馈赠与农人的心血。


雨水节气:自然与消费的交响乐章

这场展销活动恰逢2月18日的“雨水”节气之后,正如古诗所云:“天街小雨润如酥。”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气温回升、降水渐增,为春耕和万物复苏拉开序幕。

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以“雨水润春好物集”为主题,从2月21日起至23日,在鲁迅公园举办为期三天的农产品展销活动。活动不仅为市民带来了春天的第一口鲜美,也为上海、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的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展销会现场设有30个展位,汇集了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青海、宁夏、云南、西藏、新疆等11个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优质农产品。除了嘉定区的草莓西红柿和安徽的绩溪挞粿、酒酿米粑,还有金山方糕、奉贤草莓、松粮大米、崇明酒酿等上海郊区特色产品,以及湖州牛肉、黄山刀板香、山东煎饼、临安烤笋等全国各地的300余款名特优农产品琳琅满目。

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通过供销社这一平台,将乡村的丰饶物产带进了城市生活。


供销社焕新:从老字号到新IP

说起供销社,许多老上海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上世纪物资匮乏年代里,那个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熟悉身影。如今,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正以全新的姿态回归大众视野。

2024年,上海供销社全力推进“上海供销市集”展销活动,通过提升活动覆盖面、增强品牌影响力,不仅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致力于打造“上海供销城市会客厅”,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通过节气型购物季的创新模式,供销社不仅助推了上海地产农产品的销售,也为市民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购物体验,老字号“供销社”品牌因此重焕生机。

在活动现场,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部长徐剑锋透露了2025年的宏伟蓝图。他表示,新的一年,上海供销市集将以促消费为核心方向,充分发挥市区供销社的联动作用,计划围绕二十四节气,在全市16个区全年举办农产品展销活动。

徐剑锋进一步指出,2025年的工作将聚焦八个方面:一是创新展销模式,打造“上海供销市集节”这一独具特色的IP;二是提振消费活力,激发市民购买热情;三是强化平台服务功能,将市集升级为集消费、文化、交流、合作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并推动各地名特优农产品在市集“首发”亮相,同时助力消费帮扶;四是拓展合作资源;五是打造节气产品,形成二十四节气产品目录,甚至探索推出“上海供销市集”节气礼盒;六是完善展商培育机制;七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线下活动成果转化为线上平台的流量与销量;八是释放溢出效应,推动展品向渠道商品、展商向合作商的转化。

“按照节气安排,每月至少会有两场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展销活动。”徐剑锋信心满满地说。这一规划不仅让市民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应季的优质农产品,也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人气产品:乡村振兴的味觉答卷

在活动现场,上海供销合创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军分享了2024年度“上海供销市集”十大热销产品,每一款都堪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例如,松江“松粮大米”以其软糯香甜守护着上海市民的餐桌;嘉绿果蔬合作社的洋红番茄,凭借科技赋能让传统食材焕发新风味;宝山大河乌猪卤制品以匠心工艺征服味蕾;奇旦农业的鸡蛋则以功能性创新重新定义健康标准。

此外,来自浙江湖州的牛肉、黄山臭鳜鱼和刀板香等外省市产品,也通过“供销社”这一桥梁走进上海市民的生活,成为都市餐桌上的新宠。

“每一款产品,都是一份乡村振兴的答卷。”陶军感慨道。这些产品的热销,不仅反映了市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折射出供销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方面的不懈努力。


春雨润物,供销新生

“雨水润春好物集”不仅是一场农产品展销会,更是一次城市与乡村的深情对话。在鲁迅公园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市民们用手中的钞票为优质农产品投下信任票,而供销社则以实际行动回应着时代的需求。

从老字号品牌的焕新,到节气经济的创新,再到乡村振兴的落地,上海供销市集正在以崭新的姿态,书写属于2025年的消费新篇章。

正如雨水滋润大地,这场春日盛宴不仅为上海市民带来了舌尖上的享受,也为中国农业的未来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未来,随着二十四节气展销活动的持续推进,供销社这一历史悠久的品牌,必将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