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企业的运营发展,牵系着宏观经济走势;一头连着万千家庭的生计冷暖,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力“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当地人社部门积极作为,众多就业工作者奔走一线,为破解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的“两难”困境搭建起桥梁。


赣州市赣县区就业服务人员范醒(左)在向求职者介绍工作岗位。(图/贾伟)

“人找岗位更便捷、岗位找人更精准”

春节期间,赣州市赣县区就业服务人员范醒如同一只忙碌的蜜蜂,穿梭在乡镇之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对于企业招工和求职者就业都是“黄金期”。

“每年春节前后,是劳动者换岗流动的高峰期,也是企业开工复产的关键时期,这时候我们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范醒说。

1月16日清晨,城市还未完全苏醒,范醒就匆匆离家赶赴南塘镇。那里,一场企业专场招聘会即将举办。到达现场后,她仔细检查每一个招聘展位,反复核对企业及岗位信息。

招聘会现场渐渐热闹起来。家住附近的黄小玉站在告示栏前,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和迷茫,她希望能找到一份文员类的工作,最好离家近一些,方便照顾家庭。

范醒注意到了她,主动上前,详细为她介绍一个意向岗位的工作地点、工作时段及薪资待遇。黄小玉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决定去企业实地看看。

春节前,范醒带着企业深入乡镇,举办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等专场招聘会,努力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春节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在城区面向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举行春季就业招聘会,让更多人能够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工作。

从业20年来,范醒常把自己比作“媒婆”。为提高“牵线”成功率,她坚持与企业面对面沟通,定期开展用工情况摸底调查,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与求职者心连心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就业诉求,结合企业招聘信息,为他们精准推荐工作岗位。

在赣州,像范醒这样,1670名基层就业服务人员散布在各个角落,一头连着用工单位,一头连着劳动者。精准对接、两头发力,他们为破解招聘难、就业难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赣州就业服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聚焦人找岗位更便捷、岗位找人更精准目标,通过延伸基层就业服务触角,把便捷、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赣州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钟全斌说。


于都新长征高级技工学校教师李何龙在向学生们演示心肺复苏按压技巧。(图/贾伟)

响应企业需求,全力保用工、促发展

近年来,赣州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赣州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精心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家具、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能源、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7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赣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企业蓬勃发展,用工保障是关键。《支持赣州市重点民营企业人才用工“一企一策”方案》出台实施,赣州市人社局为99家龙头骨干民营企业精心配备就业服务专员。这些专员定期深入企业,开展用工情况摸底调查,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点对点地响应企业的需求,全力保用工、促发展。

江西曼妮芬服装有限公司是受益企业。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临健说:“服务非常贴心,定期有就业服务专员上门服务,了解公司生产情况、阶段用工需求,还通过‘线上+线下’多场招聘活动,及时解决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让公司安心发展生产。”

仅2024年,赣州市各级人社部门围绕“7510”行动计划产业发展和重点群体就业需求举办各类招聘会681场,落实就业去向10.49万人。

为持续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工作,赣州市人社局积极探索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搭建涵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就业服务、校企合作等多位一体新平台。

记者在于都新长征高级技工学校护理实训教室看到,教师李何龙正为学生们讲解心肺复苏,他一边讲一边演示,学生们不时提出问题,上手体验应急救护。

于都新长征高级技工学校校长管青春表示,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办学优势,围绕江西重点产业链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致力培养和输送更多创新型、应用型、综合型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今年2月5-6日,赣州市举行春风行动就业招聘大会。

大力建设“5+2就业之家”

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与助推器。2023年,江西省启动“5+2就业之家”(“5”指省、市、县、街道或乡镇、社区或村五级服务体系,“2”代表开发区和大中专院校)建设,赣州市抢抓机遇,将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推进建设。

近两年来,赣州市扎实建好用好就业之家,依托首批全国公共就业能力示范项目建设,已建成就业之家1253家,构筑起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农村15公里就业服务网,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

截至目前,赣州市“5+2就业之家”网点覆盖20个县(市、区)、301个乡镇(街道)、877个村(社区)、19个开发区和27所院校。全市就业之家平台自主注册企业12753家,发布在招岗位6916个,在招总人数9.05万人,岗位发布系数为1.41,发布系数位列江西省设区市第一。

赣州市人社局副局长谢庚福介绍,依托各级“5+2就业之家”,人社部门组织基层就业服务人员、网格员等力量,通过上门服务、微信电话等方式,摸排辖区内重点群体就业底数和需求情况,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类服务。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方面,赣州市利用线上平台,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入企探岗等线上招聘对接活动,推动实现“云招聘+云服务+云互动”。

在赣州市就业之家直播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向求职者推介企业及岗位招聘信息。他们详细介绍企业优势、岗位要求和发展前景,让求职者直观了解相关信息,拥有更多选择机会。

打开“江西就业之家”微信小程序,找工作、提技能、助创业、享服务、发布台5个栏目定位清晰,一目了然。企业和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自由选择和智能匹配。

求职者叶芳梅说:“这个小程序很便捷!最新的岗位信息、岗位要求、工作时段都一一展示出来,能快速筛选出适合的岗位。”

持续开展优化就业服务工作

202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对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作出系统部署。

紧跟时代步伐,赣州市持续开展优化就业服务工作,在提升服务设施、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下足功夫。

首先,聚焦重点群体,提供便捷创业服务。在高校较为集中的蓉江新区,赣州建成大学生青年创业园,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广阔舞台;在返乡农民工较为聚集的瑞金、于都、大余,建成3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吸引众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较好、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赣县、信丰、崇义,建成3个乡村振兴创业孵化基地,助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其次,聚焦重点产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赣州先后建成信丰电子信息、南康家居、赣县稀金、于都服装和宁都数字质量等5个产业学院,为产业发展培养专业对口的技能人才;依托市属工科类高校赣南科技学院与华为集团合作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按照“一县一品”的思路,打造南康木匠、宁都厨师、兴国表嫂等20个劳务品牌,提升赣州劳动力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聚焦重点企业,优化人力资源供给。赣州精心打造“一园三区六飞地”,在“城市核心、人流中心、产业重心”建设1个人力资源核心园区和3个功能性服务分园;在赣州籍人才较多的上海、厦门、深圳建立3个东部引才服务飞地,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发展;在人力资源较丰富的云南、贵州、甘肃建立3个西部招工服务飞地,为企业拓宽招工渠道。

“我们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紧紧围绕重点群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着力抓好就业公共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开发、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把稳就业工作做细做实,积极探索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赣州模式。”赣州市人社局局长薛斌说。

薛斌表示,赣州市人社部门将按照“5+2就业之家”“一年建成、两年用好、三年出彩”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就业创业工作,让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稳就业的征程中奋发有为。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3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江西赣州市1670名基层就业服务人员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桥梁(主题)在稳就业中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记者 |贾伟

本刊特约记者 |曹建林

编辑 |李雪

责编 |姜玉函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民生周刊”(微信公众号 ID: msweekly)。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