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60-69岁低龄老人占我国老年人口的一半左右。由于老年人平均受教育时间不断增长,而退休高峰尚未到来,业界观点认为,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的“黄金时间”已经到来。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担忧:在健康老龄化时代,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和人形机器人应用,对于最具再就业意愿的体力劳动者和最适合老年人群再就业的服务行业而言,一些岗位机会正在被取代。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从低龄老年化逐渐迈向高龄老年化,养老基本经费尚存明显不足,老年人在退休后的消费、养老、医疗和长期照护需求尚未被完全激发,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和健康老人的银发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低龄老年化和老年健康化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最新数据,与以往相比,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比例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2.95%,到2015年的2.60%,再到2020年的2.34% 。全国‘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约为618万人,与流行的‘中国有4400万失能老人’形成巨大反差。”
在近日由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恩派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一场老龄化专题研讨会上,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提出,社会舆论对于中国需要长期长护的失能老人体量的认知或过于悲观,进而可能对银发市场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前景产生错误预估。
按照“中国大约有4400万失能老人”的说法,我国14.1亿总人口中每100人就有3人是失能者,2.9亿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中每6.5人就有1人以上是失能者。如此高的失能比例,意味着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着巨大的供给不足。很多人以此判断,养老院未来一定不缺客户,养老是一片空间巨大的蓝海市场。
但前述统计中包含了半失能者。
关于失能,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六项指标中,1-2项有困难为“轻度失能”,3-4项有困难为“中度失能”,5-6项有困难为“重度失能”。关于“半失能”,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普遍的观点是,6项评估中有1-3项有困难的即为“半失能”。
李佳认为,所以更准确的看法是,中国拥有4400万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活动中有1项或几项存在困难的老龄群体。
“在长寿新常态下,老年人平均预期生活不能自理时间并没有明显下降。从2020年到2030年,男性60岁老年人口平均预期生活不能自理时间一直保持在0.90年左右,女性则一直保持在1.50年左右。”李佳说。
另有研究显示,从中长期来看,老人失能比例将不断下降,并且高龄老人失能比例下降的幅度远高于低龄老人。预计到2030年, 80-84岁男性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比例将下降到48.99‰;女性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比例下降到59.69‰。
李佳认为,如果聚焦当下,中国80岁以下的低龄老年人的数量和占比均在85%以上,意味着银发市场面对的基本上是一群健康、低龄且有活力的老年人;随着中国从低龄老年化迈向高龄老年化,老年人不仅在健康预期寿命上,在不健康预期寿命上也将有较大提升。所以,谈及银发经济,“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需要立足的基本点。
在前述论坛上,多名与会专家表示,在信息时代,随着AI技术的加速发展,老年人工作和生活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人退休时只是年龄达标,工作能力与生活能力并没有衰退。在退休和失能之间,或涌现出长达20年以上的“健康活力期”。
老年就业和消费市场的新挑战和老问题
尽管我国低龄老年人和健康老年人规模庞大,但相关就业和消费市场仍未完全被挖掘。这一方面需要社会更新观念,与此同时,需要注重技术进步的两面性和“未富先老”问题。
研究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3.1亿,预计到2032年和2050年将先后突破4亿和5亿。目前,69岁以下低龄老人在老年人口中占比超一半。
“随着退休高峰到来,低龄老年人口预计将在‘十六五’期间达峰。加之低龄老年人平均受教育时间还将继续增长,当下是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的最好时机。”第一财经从一名业界人士处了解到。
今年1月,《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
不过,有专家指出,我国低龄老年人口再就业率只有约30%,这一比例明显低于日本、韩国等老龄化严重的亚洲国家。在一些发达国家,低龄老年人的再就业率超过六成。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总保有量近180万台,占全球42%。
前述专家认为,“机器换人”所替换下的人群往往是那些脆弱、低技能的弱势群体。与此同时,随着AI大模型发展,在服务业这个老年人群更擅长的从业领域,AI的替代效应也逐渐显现。
为此,该专家表示,防止老年贫困,需要放大技术进步的正面效应,警惕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分化并强化就业援助。
另有一种业界观点认为,不能简单地鼓励老年人再就业。
李佳称,老年人再就业只是第三人生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特别是从国外的实践情况看,老年人即使有国家的政策倾斜和就业帮助,仍然面临种种障碍,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特别是老年人再就业受所在国家整体失业率高低影响很大。失业率高的国家,年轻人就业尚且困难,何况是老年人,反而加深了代际间的矛盾。
在消费市场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姜春力则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可持续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物质保障,也为老年人享受养老消费服务提供物质基础。但目前,我国基本养老资金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发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我们调研中发现,60-80岁左右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不错,头脑基本清醒,这部分人群对社会保障服务的要求并不高。但再过10-15年,中低龄老年人在老年人群中的比例减退,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这时候全社会对于养老资金和服务的需求会大幅增加。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窗口期,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全民‘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资金观念。” 姜春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