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静 李苗 郭辰昊
近几月来,出现在青岛街头的“宝宝巴士”成了当地的“网红”。实际上,早在2023年初,济南便推出了首条小巷公交线路。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济南已经累计开通小巷公交24条,日运量2.3万余人次。
此外,重庆、日照、深圳、上海等地也在近几年陆续给公交“瘦身”,不难发现,公交小型化在全国范围内已是大势所趋。而这种小型公交究竟为居民带来了怎样的便利?大型公交面临怎样的困境?小型公交又能否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乘坐济南577路、568路和508路等多路小型公交车,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访。
畅行泉城“毛细血管”
这些小型公交车车身为红色,长约6米,仅比普通小汽车长1-2米,宽2.02米,小巧的车身带来不少优势。
济南“红墩墩”。图源网络
小型公交最小转弯半径不到8米。相比大型公交来说,这种小型公交在弯道转弯、会车错车时的难度降低了不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规公交车难以进入小街小巷的问题。
比如 ,577 路进入芙蓉街后,街道狭窄,仅容私家车大小的车辆通行,大型公交无法进入,而小型公交车便能轻松应对。乘客许先生表示,这种小型公交车很适合在街巷行驶,进出方便。
这些小型公交车在行驶途中,在遇到堵车时也能看到优势。就算在贡院墙根街大明湖站附近和县东巷泉城路路段偶有堵车,它们也只需三四分钟就能恢复通行。
记者了解到,577路发车间隔为8-13分钟一趟,比常规公交车15-20分钟的间隔更为频繁。此外,记者晚上7点左右乘坐568路时也发现,从天桥南到八里桥路段仅需15分钟,远低于常规公交的行驶时长。
通往“最后一公里”
小型公交车票价仅1元,每车设10个座位,运营成本较低。“这小车挺好!”
作为景区线路的小型公交,其乘坐率不比常规公交低。来自外地的陈先生表示,乘坐通往景区的577路公交既方便又便宜,感觉还很有意思。
作为社区线路的小型公交,它能有效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济南“红墩墩”解决最后一公里。图源网络
乘客徐女士认为,大公交可以解决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大的问题,其他时候小型公交的存在恰到好处。“这种进社区的小公交就很方便、亲民。”
乘客贾女士住在天桥南附近,她感慨:“原来没有568路时,出行太不方便了。附近居民区多,居民坐公交要么得跑到最西边,要么得去堤口路。现在有了这趟车,方便多了。”还有一些常坐车的老人纷纷表示,他们对车次时间很熟悉,出小区就是站牌。
效益问题成为挑战
在体验中,记者发现,乘车人群以老人居多,但不同线路的乘客情况有所差异。
在老胡同社区等站点,上下车的多为老年人。乘坐508路的许先生对此感受明显:“我昨天下午坐了一圈,发现车上有一多半都是老年人。”
577路的很多站点位于景区,在周末和节假日,年轻乘客则比较多。“今年春节期间,不少人来打卡这辆车,都夸赞小车漂亮,尤其是星空顶。”577路司机李师傅说。
记者发现,这类小型公交面临一定的效益问题。“真的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出行。”568路梁师傅表示,该线路已开设两年,沿途多为社区,使用免费卡的老人居多,收益并不理想。小型公交能“跑”多远,是否可以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